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西藏,农牧区人口占比达72.26%,农牧民是西藏农牧区主要的微观经济体。国家历来非常重视西藏工作,特别是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随着特殊优惠金融政策的不断丰富发展,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及历史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牧区金融的发展和限制了农牧区经济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下充分利用现代金融手段加快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农牧民实际收入增长的目标变成一项不得不面对的任务和挑战。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金融部门-收入”模型,以新世纪以来(2000年后)为时间区段,构建了分析西藏农牧区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支持与农牧民收入增长之间动态关系的计量分析模型,分别从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视角对金融支持水平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期看,农牧区金融规模的积累对农牧民的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金融的溢出效应明显,但投资效率和投资结构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优化;短期看,两者间存在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的潜在趋势,但金融支持并未对西藏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短期波动影响,金融资源与农牧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之间可能并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有待构建涵盖政府、金融机构与农户三方激励相容的利益与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