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是指青年教师用组织允许的方式,学习工作相关技能,接受理解组织功能、规则和价值观,寻求同伴社会互动与环境支持的过程。关注影响青年教师社会化过程的因素,能够在组织层面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帮助青年教师迅速完成“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角色转换,适应组织环境,完成组织融合。本文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选取了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了大量“一手材料”,深入描绘了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初级进入组织内部的过程中产生的困境。本研究坚持对原始材料逐级编码,提炼出相关的核心概念,最终总结出了影响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的三大类型的制度要素。斯科特的制度三要素分析框架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他将制度要素分为了“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本文的分析框架建立在这个三要素框架的基础上,研究制度三要素是如何从角色、身份、认知、文化等深层次原因上影响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过程。制度的规制性要素用强迫扩散的方式影响着青年教师的组织社会化,其中人事、财务和教师发展制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中教师发展制度并不完善,亟待改进。部分繁复的人事、财务制度阻碍了青年教师的组织社会化,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同时产生了降低组织认同、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等负面影响。对大学教师“教师”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角色期待作为规范性制度让青年教师在道德上产生了对教师这个职业和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良好文化环境增强了青年教师精神上的内聚力,提升了青年教师进入大学后对组织认同度。性别身份、学科身份和科层身份作为制度的文化—认知要素影响着研究型青年教师的组织社会化过程,女性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程度普遍偏低,因为思维、工作方式和受大学重视程度的差异,不同的学科会让青年教师产生不同的组织社会化程度,而青年教师较低的科层身份让他们不得不接受中国特色的学术“潜规则”,则侵蚀了青年教师对学术追求的信念。本文认为,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要素之间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扩散产生的冲突,通过调整要素之间的冲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促进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的制度。这就需要调整青年教师在高教体系中的弱势地位,用组织文化引导管理青年教师价值观,同时还要建立专业的教师发展组织和制度。此外关注女性青年教师组织社会化的状况也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