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用双相不锈钢S32101热加工性及低温韧性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核电用双相不锈钢S32101,双相不锈钢是由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组成,两相的含量约各占50%,因此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相对于传统304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S32101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更好的耐点腐蚀性能和更低的价格。但是,双相不锈钢S32101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边裂缺陷、低温时冲击韧性降低。目前国内外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报道有限,本文对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热加工性及低温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通过热模拟单道次压缩实验模拟热轧过程,对双相不锈钢S32101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应变速率较低时,奥氏体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奥氏体再结晶现象减弱,呈现出动态回复的特征。在较低变形温度或较高应变速率的条件下,铁素体和奥氏体发生不协调变形,出现流变局域化现象,容易产生楔形裂纹。(2)分析热模拟实验数据,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建立耦合应变的双曲正弦修正本构模型,采用了七次多项式拟合的方法用真应变来描述材料常数α、Q、n和lnA的值,拟合后的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建立耦合应变的本构模型在整个变形参数内可以较精确地预测流变应力,并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86)和较低的平均相对误差(AARE=6.46%)。这说明本研究建立的耦合应变的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热变形过程。(3)双相不锈钢S32101在热变形过程中出现两种失稳情况:在热模拟试样内部出现的严重流变局域化现象和在热模拟试样鼓肚处出现的微裂纹。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的热加工图不适于预测双相不锈钢S32101的热加工性能。基于塑性加工理论的热加工图的预测结果与热模拟结果基本一致。(4)通过采用不同固溶处理方法,系统分析影响双相不锈钢S32101低温韧性的因素,发现实验用钢在-40℃冲击时试样发生分层断裂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热轧使得奥氏体相以片层结构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这种组织结构特点使得裂纹只在铁素体相中扩展,出现类似于解理断裂的现象,最终确定奥氏体片层的几何结构和分布特点为影响双相不锈钢S32101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5)通过采用不同的热轧工艺、冷却方法及热处理工艺提高双相不锈钢S32101的冲击韧性,发现通过在热轧最后几道次采用低温大压下率轧制,并且采用超快速冷却方法进行冷却,最终经过1000℃固溶处理后的实验用钢的低温冲击韧性最好,在-40℃条件下,半样(55×10×5mm)冲击功可达67J,并且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高于标准值。分析提高韧性的机理为:在热轧阶段,低温大压下量轧制提高了奥氏体片层的密度;经过1 000℃固溶处理后消除实验用钢内部的残余应力和析出物,进一步优化了奥氏体片层结构。从而提高了双相不锈钢S32101的低温韧性。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波动和环境差异对当今物种的遗传分化及地理分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使该地区成为研究物种分化和地理格局形成的理想地区。薤白(Allium macrostemon Bunge)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了阐明过去气候波动对薤白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分化及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研究,基于cp DNA序列和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类可引起人类头晕、腹泻、恶心、呕吐等急性肠胃炎的食源性致病菌,它造成的食品污染给全球食品产业带来了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旨在从自然发酵芥菜中筛选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PJ-1有拮抗活性的拮抗细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对其进行鉴定,用点接法和牛津杯法筛选拮抗细菌对PJ-1的拮抗活性,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
吡咯[2,3-b]吲哚啉类型的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植物与微生物中,且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其中3a,3a′二聚型吡咯[2,3-b]吲哚啉因特殊的连续全碳季碳结构给合成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性,本研究论文主要开发以过渡金属铜催化合成3a,3a′二聚型吡咯[2,3-b]吲哚啉和C3a烷氧基取代的吡咯[2,3-b]吲哚啉的高效方法,并直接运用于吡咯[2,3-b]吲哚啉类天然产物的简洁合成。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
杨梅素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黄酮衍生物,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抗病毒活性,同时,苯并咪唑是一种重要的杂环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菌活性外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已有部分含苯并咪唑的衍生物用于临床治疗,本文利用活性拼接原理,将苯并咪唑小分子引入到杨梅素结构中,合成了42个含苯并咪唑的杨梅素衍生物,化合物通过1
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等良好的生物活性,不仅毒副作用小、具有靶向性,且大部分化合物为多靶点化合物。随着新靶点的研究及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人们发现抑癌基因p53在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细胞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管蛋白在有丝分裂纺链体形成、组织细胞结构、细胞内运输及细胞信号转导和分泌等基本的细胞过程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抑癌基因p53及微管蛋白作为抗癌靶点一直备受关注。本研
东亚小花蝽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蔬菜的杂食性天敌,可以有效防治刺吸式害虫如蓟马、蚜虫等。为在茶园利用东亚小花蝽进行生物防治,本研究对其繁殖发育所必需的因素产卵植物进行室内筛选,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室内测定了益母草、白三叶草、紫花地丁、格桑花、毛叶苕子、红花苕子、兰花苕子、红豆、绿豆、花生、黄豆、地芸豆、萝卜、茶芽共14种植物为产卵植物时,东亚小花蝽的繁殖能力、发育生长能力和生命参数以及偏好实验发现: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收货方的分布更加分散,并且多数收货方货量较少,单个收货方的货量难以达到整车运输所需要的量。物流企业如何通过甩箱运输和科学的路径优化,降本提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用户体验,是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H公司作为物流企业,甩箱运输业务是它的主要业务之一。由于甩箱运输货量统计存在时滞性,为了优化H公司内埠倒运站点与分拨中心之间的甩箱运输路径。本文先
目前,国内外对基于机器视觉的胶囊缺陷检测技术研究日渐成熟,也相继出现了一些胶囊表面缺陷检测设备。使用机器实现自动化检测,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较早于国内,检测技术也更成熟,但国外的检测设备售价昂贵,这给国内很多胶囊生产企业的检测模式转型带来了阻碍。因此,对胶囊缺陷在线检测技术的研究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本文以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胶囊表面缺陷自动在线检测为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微生物类群之一,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环境修复及生态平衡稳定等方面意义重大。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保存着较为完好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丰富,森林类型多样,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理想样地。本研究通过采集梵净山保护区内常见7种竹类(阔叶箬竹、箭竹、箬竹、毛竹、狭叶方竹、龙头竹和巴山木竹)根际土壤,采用
茶叶斑病是一类常见的茶树病害,它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分离鉴定茶叶斑病的病原、研究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筛选绿色高效的药剂、研究药剂作用机制,对于茶叶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贵州省余庆县二龙茶区茶叶斑病中分离纯化多个菌株,其中代表性菌株GZYQ2018YQX001在PDA上的菌落形态,早期正面呈白色,反面从中央向外,逐渐变成淡黄色。随着培养时间的加长,气生菌丝变浓密,菌落背面呈黄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