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持向量机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移动设备。与此同时,一些开发者受到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将攻击的目标瞄向了智能终端,导致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软件市场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恶意软件。尽管智能终端自身的安全机制较之前已经相当完善,然而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依然能够被攻击者所利用。加之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智能终端上的恶意软件数量已呈现指数级增长,单纯地通过修补漏洞的被动方式,已难以克服移动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智能终端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的研究上。本文主要针对Android恶意软件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了智能终端恶意软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安全机制中存在的签名机制和权限控制机制安全漏洞。本文针对恶意软件的权限和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静态恶意权限组合和基于动态危险行为组合的综合检测模型。模型中主要包括静态检测模块和动态监测模块。静态检测模块主要利用反编译技术,分析Android软件包中的相关文件,包括比对MD5值和分析配置文件中的权限信息。其中,权限分析主要是通过与恶意权限库中的恶意权限组合进行比对,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动态监测模块主要利用沙盒工具对Android虚拟机上运行的软件的动态行为进行监测。重点监测软件运行中的网络流量、收发短信、访问通讯录、CPU和内存资源消耗以及电量使用等。本文还针对软件行为的动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串核函数的SVM分类方法。通过对样本软件中的恶意软件和正常软件的行为特征进行提取,生成训练数据。随后,对SVM分类器进行训练,生成分类模型。同时,对PC端虚拟机中运行的软件进行动态行为监测,提取其行为特征。最后利用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对待检测软件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判断其是否为恶意软件。最后,本文通过在PC端虚拟机上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文章中提出的恶意软件综合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在MATLAB平台上,对基于字符串核函数的SVM恶意软件动态行为分类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流媒体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视频服务系统的实时性是有必要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要提高网络带宽,另一方面就是提高视频压缩速率和优化传输协议。目前,国
人脸检测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广阔实用价值。在人脸检测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待检测的图像模糊不清、光线不足等情况。本文将人脸检测与图
Internet的使用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而这场革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几年来,Web 2.0逐渐成为了这场革命的核心。在Web 2.0背后的诸多技术中,Ajax技术是被用户和开发
本文在动态语义学的基础上,以语义、文法和常识为标准对现实世界中发生的各种语义现象进行分类,形成大量的语义类,并且构建多层次的语义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取语义类的常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并开始在企业的管理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按照传统软件开发模式所开发出来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对等网络中节点的处理能力的不同常常导致负载不均衡。有些节点经常被访问,那么面对蜂拥而至的突发访问,很容易导致访问热点(Query H0tspot)问题。访问热点的出现将使得节点
MVC模式是一种应用系统结构的缩写,这种系统结构由模型、视图和控制器构成。MVC模式将应用系统的各功能划分开来,各司其责,这样使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易于理解,也更能适应系
在现今社会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网络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交换和分享突飞猛进。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的访问控制已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它是通过在物体表面设置几组电极,并通过对电极之间的电容值来计算物体内部节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图像监控系统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图像监视系统领域,有线方式的图像监视系统较为普遍。而在监控范围广、监控地点不确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