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肺静脉结构是否影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方法:纳入174名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环肺静脉隔离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肺静脉结构是否影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方法:纳入174名因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环肺静脉隔离术,术前常规行肺血管CTA评估肺静脉解剖结构。术后第1、3、6、9、12月规律门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经过3个月的空白期后,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持续时间超过30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结果:随访12个月后,114名患者(65.5%)维持窦性心律。单因素分析发现,房颤类型(P<0.001)、左房容积(P<0.001)、左房脊长度(P<0.001)、左上肺静脉纵径(P<0.001)、右上肺静脉纵径(P<0.001)、左房前后径(LAD)(P=0.001)、左中肺静脉(P=0.04)、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P=0.028)与房颤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左房容积(P=0.012)、左房脊长度(P=0.001)和右上肺静脉纵径(P<0.001)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房容积、左房脊长度和右上肺静脉纵径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浆和肽素(Copeptin)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意义。检测心力衰竭组(NYHAⅡ-Ⅳ级)和NYHA I级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差异。在心力衰竭组中,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
前言:
危重病医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后快速扩张[1],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医疗单元,是“对因创伤或疾病而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状态、并且有一种或
目的:自适应光学技术(Adoptive optics, AO),是通过对光学波前误差的实时测量-控制-校正,使得光学系统能够自动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能力。本实验利用自适应
背景和目的:
大肠癌是一类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第2位,在我国处于第3位。大肠腺癌是大肠癌最主
目的:了解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工作疲溃感与组织承诺的现状,探讨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工作疲溃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IC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肺腺癌、鳞癌及腺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肺腺癌、鳞癌及腺鳞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
目的:本实验将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分组,设定在相同剂量的一定时间内用bFGF及ER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刺激后,检测各组间的细胞数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及磷酸化ERK的
目的探讨Adipolin/CTRP12对LPS致ARDS小鼠的作用以及肺泡上皮钠离子通道(ENaC)的调节。方法4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LPS组、Adipolin组和Wortmannin(PI3K抑
目的:比较Arndt支气管阻塞器、盲探支气管阻塞器和双腔管在单肺通气中的使用效果。
方法:
90例择期行开胸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30): Arndt支气管阻塞器
目的通过对各影响因素与短期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便能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治疗策略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提供部分数据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该类患者死亡率及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