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作为新历史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泰斗,他的诗学思想主要围绕文艺复兴研究和莎士比亚研究展开,其代表性著作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型塑:从莫尔到莎士比亚》(1980)、《莎士比亚的协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能量的流通》(1988)与《俗世威尔:莎士比亚新传》(2004)等。 可以这样说,格氏的诗学理论是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学理论,是在文化领域内进行的文学研究。对于众声喧哗、标新立异的西方文论界,那种缺失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的生成状态已经不合时宜,格氏的诗学理论正好迎合了文学理论对新批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批评方法的厌倦,在中西方文论界掀起了一股“文学-历史”研究的新高潮。 选择格氏的诗学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原因在于:尽管现在是21世纪,但是对20世纪末的文化转向,即整个西方文论所处的历史境遇,我们认识得还不够彻底。20世纪的西方文论界已是一片非历史主义的声音,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西方文论所体现出的非历史倾向使得人们完全忽视了文学与历史、政治、文化等的关系。面对这种文学批评的趋势,格氏重新关注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把文学作品重新放到文化语境中去解读,这是当今文论家顺应文论发展潮流的具体实践行为。 格氏的诗学理论作为形式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挑战者走向了历史的前台,并在当代西方后现代的现实语境中融合了福柯思想、文化唯物论、文化人类学等多种批评理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文化思潮。格氏研究的重点,是把文学置于文化系统中进行研究,从而打破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之间的界限,实现文学与文化的融合、互动,并在文化领域中重新定义文学研究。格氏的目的旨在揭示西方文论的又一次转向,即从文学的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再转向内外结合的综合性研究。这里特别解释的是,文学的外部研究是指参照文学与外部他律关系——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关系的相关性研究;文学的内部研究是指以文学内在活动系统和结构要素为参照,探讨文学自身特质的自律性研究。 格林布拉特,作为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流派(新历史主义者并不承认有“流派”一说)的灵魂人物,作为一位在中西方文论界都颇富盛名的理论家,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对他展开了一些研究。现有资料表明,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还不太全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全面的阐述格氏诗学思想的理论著作。 国外学界,尤其是欧美学界,除了大量的论文和相关专著提到格氏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尤根·皮埃特斯教授的两本专著了:《批评的自我型塑: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与新历史主义》(Critical Self-Fashioning:Stephen Greenblatt and the New Historicism)和《协商时刻: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Moments of Negotiation:the NewHistoricism of Stephen Greenblatt)。 相比之下,国内学界对格氏诗学理论的研究除了有大量进行专门研究的学术论文之外,这些论文或就格氏诗学思想的某个方面展开、或就其诗学思想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展开论述,著作方面有中国社科院的《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盛宁的《新历史主义》、以及王岳川的《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等,数量不多,内容也不太全面,但毕竟是理解格氏诗论的开始。 本人在大量的第一手英语文献和中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界对格氏诗学理论展开的相关研究,试着就格氏诗学思想的理论性质、特征、价值、意义、贡献和影响等方面对其诗学思想中的两个个案——文艺复兴研究和莎士比亚研究——展开分析。 本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诗学思想研究》是一部较系统、较全面地研究和阐释格林布拉特诗学理论的学术论文,该论文对格氏诗学思想的理论性质、特征、价值取向、贡献和意义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和论证。其二是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除去“导论”和“结束语”部分,主体部分共有五章内容来对格林布拉特的诗学体系展开分析。“导论:走进格林布拉特”主要介绍了格氏的理论成就、影响,和国内外学界就其理论思想展开的相关研究。当然,也包括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接下来便是论文的正文。第一章“格林布拉特诗学转向的文化语境”主要从“形式主义诗学的困境”、“后现代诗学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诗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格氏走向新历史主义和文化诗学研究的原因。第二章“格林布拉特与诗学问题”,着重分析格氏诗学的体系构成,也就是其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的形成,以及他对文学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话题的重审。第三章“格林布拉特诗学的创新”,主要阐述的是格氏在文学基本理论方面的贡献,即他对理论概念、术语的创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一般文化概念意义的重塑,其次是对其他学科概念在诗学领域里的移植,最后是他独创的概念。第四章是“格林布拉特的诗学实践",此部分就格氏在文艺复兴研究和莎士比亚研究两个方面提出的批评观念进行分析,主要围绕着“文学史的阐释模式、批评的对话理想、解构方略、叙事建构、以及批评风格的表现”五个方面展开。第五章“格林布拉特诗学的互文性特质”,主要讲述的是格林布拉特与欧美一些文论家之间的关系探讨,借此来表现一些欧美文论家对格林布拉特诗学思想的影响。最后是本论文的结束语“格林布拉特诗学的意义”,该部分主要讨论格氏诗学思想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本人从自己对格氏诗学思想的研究中得到的一些微小的启发和思考。简单概括起来,这些思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观念上是“把握时机、创新诗论”,方法上是“科际综合、综合创新”,模式上是“寻求一种符合中国自身理论建设的独立的理论模式”。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对于一种外来理论,我们一定要注意其限度,因为外来理论的“根”在外国,其应用没有绝对的普适性,我们应该结合中国本土的理论诉求,在传承自身文化精神的前提下,用带着中国传统文论精神的前理解去吸收、消化、转化和加工,从中获得对自身文论建设有益的洞见,建构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国文学理论。 总的说来,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诗学思想反映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西方文论界发生的理论转向,以及当今文化现象的丰富性和文学理论的走向。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学理论,格林布拉特的诗学思想无疑适应了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研究格林布拉特的诗学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建构自己的文学理论是颇有启示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