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胶树种植材料的革新是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具有速生、高产、高抗等特性,为橡胶树新一代种植材料(种苗),是天然橡胶种植业种植材料(种苗)发展的方向,是今后发展的主体种植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我国乃至世界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的生产和推广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本研究以橡胶树品种热研7-33-97次生胚和再生植株作为研究材料,开展了橡胶树次生体胚发生的细胞起源和体胚植株遗传稳定性分析研究,完成了次生胚细胞起源的细胞学观察及10个增殖世代的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测定和EST-SSRs变异分析研究,同时,分析了EST-SSRs位点所代表基因功能与组培变异的关系,其研究结果对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次生胚的发生过程,发现橡胶树次生体胚来源于单细胞且主要发生于体胚子叶的表皮细胞;2.对体胚发生和培养时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愈伤诱导第12天体胚开始大量发生,第20天体胚发生数达到最高:体胚分化1个月后,子叶形胚大量形成;同时,体胚分化阶段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发生总数与子叶形胚的数量相近,说明目前培养条件能够完成体胚的成熟;3.通过常规染色体压片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10个增殖世代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倍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至10代染色体数目均为36条且DNA含量与对照相同,说明10个增殖世代的体胚植株未发生染色体变异;4.利用12条EST-SSR引物对10个增殖世代体胚植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共检测出3060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35个,总位点变异率1.14%;1到10个增殖世代90个再生植株共检测出22株位点变异植株,变异植株率为24.4%,其中单株变异位点频率大于3.0%的植株占总检测植株数目的11.1%;变异位点率随次生体胚循环次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第3世代中变异位点率达到峰值2.61%,第4代和第6代变异率降幅较大分别为0.98%和0.65%,到第7代时变异率又开始逐步下降,增殖到第9,10代变异率均降至0.65%;在检测到的22株位点变异植株中,DNA位点变异频率为2.94%~8.82%。DNA位点变异频率大于3.0%的植株占总变异植株数的45.5%,其中变异频率小于3.0%的单株为12株(54.5%),变异频率大于3.0%而小于6.0%的有7株(31.8%),变异频率大于6.0%的只有3株(13.6%);世代间的遗传距离(GD)平均值为0.0119,说明遗传世代间差异较小;遗传一致(GI)平均值为0.9881,说明世代间相似系数高。单株间的聚类结果显示90株再生植株与无性系热研7-33-97芽接苗高度相似,对照与再生植株的平均遗传一致系数达到0.9891,其中75.6%(68/90)的再生植株与无性系热研7-33-97芽接苗遗传一致系数为1;5.分析了12个EST-SSRs位点所在基因的功能,发现变异频率最高的引物S98和S159所代表的基因功能均与抗逆性相关,说明抗逆基因在组培过程中易于变异,同时,抗逆基因稳定性决定了组培变异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