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大以及水体污染的扩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河流作为饮用水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污染或遭到污染威胁,小城镇河流的治理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还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小城镇中小河流来说,其水体保护工作应提上日程。本论文以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鹿山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经济有效地修复西部山地小城镇微污染水体的净化工艺效能,以期获得保障饮用水源水质的安全的适用技术。通过调研,万州区高峰镇具有典型的西部山区小城镇特征。鹿山河河水的TN含量为1.04~1.70mg/l,TP为0.18~0.28 mg/l,CODcr为23~71 mg/l,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上下波动,属于微污染水源水。从区域地形特点及水源地受污染状况来说,符合本课题开展的要求。结合鹿山河自身的河段特点以及对各种污染河流修复技术的对比分析,本课题选择了生物接触氧化修复工艺,在河岸模拟河道特点构建跌水、深水和浅水区三种强化生物反应系统进行试验研究。挂膜阶段,系统采用连续进水的自然挂膜方式。两个月内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基本稳定在25%左右,对CODMn的去除率稳定在10%左右,可以认为挂膜阶段完成。运行阶段,在系统进水CODMn为3.80~5.17 mg/L、TN为0.59~1.89 mg/L、TP为0.09~0.29 mg/L时,生物强化修复效果在中水力负荷条件下最好,高水力负荷下最差。经系统修复后,CODMn、TP和TN出水均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而NH3-N的出水则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强化复氧后,跌水、深水和浅水区总体上的DO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降雨条件下的冲击负荷试验研究表明,各生物强化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系统出水的总体污染程度仍然较大,可以通过采用减小处理水量、加强面源拦截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修复效果,改善水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