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平扫、CT增强扫描获得肺结节影像学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 imaging,DWI)在肺部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有助于肺部良恶性结节鉴别的指标和影像学技术。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结节52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肺部增强CT扫描及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 imaging,DWI)检查。通过PACS系统调取,采用单盲法分析所有病例CT增强扫描病灶的影像特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及平扫T1WI、T2WI、DWI图像信号强度及测量不同b值(b值=50,800s/mm2)的ADC值,填入Excel表格中,用于统计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病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其中恶性组32例,良性组20例。对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和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和两样本t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良性组及恶性组多种CT增强征象,前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5%(3/20)、20%(4/16)、10%(2/20),后者相对应为62.5%(20/32)、53.12%(17/32)、68.75%(22/32),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2)信号值:良性组的T2WI信号强度值及ADC值(b值=50,800s/mm2)的均数值分别为(240.68±94.34)及(1.596±0.422)×10-3mm/s2,恶性组对应的参数分别为(305.98±52.21)及(1.139±0.150)×10-3mm/s2,各组数据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信号值相应为(225.13±40.82)、(204.42±3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结论:当肺部结节在CT扫描时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血管纠集征、在MRI T2WI信号强度值较高,DWI对应的的ADC值较低时,我们更倾向诊断为恶性病变,这些指标对鉴别肺部结节良恶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