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表征的隐喻方式——从概念图表理论到动态类型层次理论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表征是人工智能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事实上,人工智能与认识论都对知识有一个最根本的追问:知识何以可能?自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实现了西方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转向以来,这个追问一度成为哲学研究的主题。直到20世纪“语言学转向”开始关注于表征知识的符号和表意系统整体,广泛存在于科学话语和日常语言中的隐喻逐渐被作为知识表征的一种方式而成为语言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为了使任何知识表征项目都能够充分表达关于世界的意义,必定有一个相关的语义学理论,语义学指称了符号与它们所表征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语义学规则不仅是由知识到“语义”表征的转换,而且这些表征所指称的对象也必须被具体说明,这就需要一个规范化的符号操作系统。  本文将以知识表征的符号结构及其表征的内部机制为基础,对知识表征中的隐喻现象进行考察,以期说明隐喻作为知识表征的一种方式的意义所在。第一章以知识表征的语义系统为起点,旨在通过对约翰·索瓦的概念图表理论的形成、特点及其意义的考察,说明隐喻表征的线性静态模型。不过,由于概念图表并未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说明。于是,第二章将重点考察语义层级的本质和结构,因为语义层级(Semantic Hierarchies)的本质即概念节点之间的链接和关系,它可以较为形象生动地说明隐喻表征中概念关系的层级结构——三角形层级。至此,我们详尽地考察了知识表征的语义层级的结构本身,说明了隐喻表征机制的静态模型。接下来,第三章中我将会以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征为基础,引入隐喻的“互动论”(Interaction Theory)来澄清语言基础、类型层级和概念图表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探讨语义层级的动态结构,以便深刻理解:不同语义情境中的层级变化所引发的语言变化,而这种变化正好说明了语言的开放结构性,同时也为我们把握这种开放结构的编程方式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规律性认识的成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采取的一个战略重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正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制度建设,是
4.2语音的基本单元 语音的最基本单元为音素,辅音和元音都是音素。汉语拼音方案中把元音称作韵母,把辅音称作声母。根据科技用语习惯,在下文中均称为元音和辅音。
2012年7月23日,天创中电2012新产品新技术全国巡展在北京拉开序幕,近两百余位音视频行业精英齐聚一堂,共享AV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本次巡展活动覆盖北京、广州、上海、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