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探讨针刺麻醉复合局部麻醉下鼻内窥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研究方法: 将60例ASA评级为Ⅰ~Ⅱ级的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1组针刺麻醉复合局麻组、2组局部麻醉复合强化麻醉组、3组单纯局部麻醉组。1组,患者入室后,针刺双合谷、双内关、双支沟、双中渚穴位,电针2Hz持续刺激,强度4mA,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先诱导20分钟后,术前采用1%丁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表面浸润三次,每次5分钟;1%利多卡因10ml用于筛前神经阻滞,针刺麻醉直至术毕;2组,患者入室后,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咪达唑仑2mg,局麻同1组,术中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适时追加芬太尼,每次0.05mg;3组单纯局麻方法同1组。三组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后5~10min(T0)、手术开始30min内(T1)、术毕离开手术室前(T2)三个时间段内测定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值,并观察术中患者的疼痛反应,评价VAS分值。统计方法:应用SPSS V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标准设为0.05。 研究结果: 三组的血压均有升高的趋势:1组变化最小;3组血压变化最大;2组血压变化居于中间。同组术中、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时间段的组间比较:1、2组与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组间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的心率变化:同组术中、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时段的组间比较:1、2组与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组术中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其中2组血氧饱和度值下降低于临床正常值。2组与1、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种麻醉方法处理下的VAS评分比较:1组与2组比较无差异,与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1组与2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3组麻醉效果最差。1组、2组与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针刺复合局部麻醉用于鼻内窥镜手术,安全有效,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