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锰酸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y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工作电压高和安全性能好等优点,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尤其是性能优异的高端LiMn2O4更被认为是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然而,尖晶石型LiMn2O4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较快,尤其是高温(55℃)下的循环性能较差,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本论文主要探讨新的合成方法来制备高端尖晶石型LiMn2O4,并通过元素体相掺杂以及表面包覆等技术来改善其电化学性能。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晶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样品,并探讨工艺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Mn2O4样品均具有较好的尖晶石型结构,且粒径分布均匀。特别是700℃制备的LiMn2O4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5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126.4mAh/g,50次循环之后容量仍有102.7mAh/g。对传统的固相反应进行改进,以廉价的硫酸锰为原料,通过水解-氧化法制备纳米级Mn3O4前驱体,将Mn3O4和Li2CO3混合均匀,在750℃固相反应20h,得到尖晶石型LiMn2O4样品。结果表明,以Mn3O4为锰源制备的LiMn2O4具有完整的尖晶石型结构,而且晶体粒子分布均匀。同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室温(25℃)下0.5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7.1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仍有109.5mAh/g。以水解-氧化法制备的Mn3O4为锰源,Li2CO3为锂源,Al(OH)3为掺杂铝源,通过固相反应,制备Al3+掺杂的LiAlxMn2-xO4样品,并研究Al3+掺杂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具有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当Al3+掺杂量为0.2时,合成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室温下,0.5C倍率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5mAh/g,100次循环之后,其容量仍保持为106.1mAh/g;高温55℃下,1C倍率放电时,100次循环之后,其容量保持率为78.4%。对改进固相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进行MgF2包覆改性研究,通过化学沉淀法在LiMn2O4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MgF2包覆层,并研究MgF2包覆量对LiMn2O4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F2包覆量为3.0wt.%时,所制备的样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室温下,0.5C倍率放电时,100次循环之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5.2%;在高温(55℃)下,1C倍率放电时,100次循环之后,其容量仍保持为初始容量的76.7%。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化石燃料(煤、石油等)的过度消耗造成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可持续利用的新型能源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在众多的储能装置中,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及自放电小等优点,已普遍应用在各类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提电脑、智能手机等)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智能电网等大型电器和储能体系的
由于多酸化合物自身丰富有趣的结构以及在催化、磁性、光学、电学、医学、等方面展现出的良好的性质而被大家所关注。通过原位反应产生多酸衍生物,再与金属和有机配体组装成新奇的结构更是现在研究者关注的热点。由于多酸在组装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基于原位反应产生多酸化合物的定向合成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到目前为止,合成工作依旧致力于单一的POMs的组装,很少人去尝试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酸(mPOMs)
纳滤是一项新兴的膜分离技术,能有效截留高价离子以及分子量在200-2000Da之间的有机物,其截留性能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物质在纳滤膜内的传递过程主要基于三个现象,即位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