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贵州省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人力资源存量大且质量低,大量低素质的剩余劳动力囤积在农村,是目前贵州农村落后贫困的主要原因。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研究,主要运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归纳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影响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用定量分析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产生的制度因素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应尽快调整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能力,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不断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环境,加快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该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可创新之处。第二章: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该部分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分析了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并对农业隐性失业及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数进行估算。第三章:影响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该部分深入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第四章: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测量。该部分通过大量数据对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非农产业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农业自然资源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对该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最大。第五章:贵州省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该部分针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