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Wnt及其相关通路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GSK-3β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不同脑区的表达变化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vl-1,2,3,6-tetrahvdropvridine,MPTP)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制备C57BL/6小鼠PD模型。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n=5只):对照组、MPTP0d组、MPTP1d组、MPTP2d组、MPTP4d组、MPTP7d组、MPTP14d组、MPTP21d组。在末次注射MPTP后的相应时间将动物处死,Western blot法检测腹侧中脑、纹状体、皮质区磷酸化GSK-3β(phosphorylatedGSK-3β,p-GSK-3β)以及总GSK-3β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侧中脑GSK-3β阳性细胞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腹侧中脑GSK-3β和凋亡细胞的共定位表达。结果MPTP显著增加了C57BL/6小鼠腹侧中脑p-GSK-3β和总GSK-3β的水平,然而p-GSK-3β:总的GSK-3β比值降低,所以非磷酸化的GSK-3β是增高的。免疫组织化学发现总的GSK-3β在腹侧中脑明显升高。免疫荧光双标显示GSK-3β的增高与神经元的凋亡有明显的关系。MPTP对于纹状体区与皮质区GSK-3β及p-GSK-3β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MPTP所致腹侧中脑区GSK-3β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P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有关。第二部分β-catenin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不同脑区的表达变化目的探讨β-catenin在MPTP致C57BL/6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不同脑区不同时程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腹腔注射MPTP制备C57BL/6小鼠PD模型。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8组(n=5只):对照组、MPTP0d组、MPTP1d组、MPTP2d组、MPTP4d组、MPTP7d组、MPTP14d组、MPTP21d组。在末次注射MPTP后的相应时间将动物处死,Western blot法检测腹侧中脑、纹状体、皮质区磷酸化β-catenin(phosphorylatedβ-catenin,p-β-catenin)以及总β-catenin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腹侧中脑β-catenin阳性细胞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腹侧中脑β-catenin和Hochest33258的共定位表达。结果MPTP致伤显著增加了C57BL/6小鼠腹侧中脑总β-catenin的水平,然而p-β-catenin并没有明显的改变。皮质、纹状体β-catenin的表达无明显改变。免疫组化说明MPTP处理后第7天β-catenin在腹侧中脑区域发生了核转位。免疫荧光双标也显示MPTP处理的第7天β-catenin的表达增高,并且发生了核转移。结论MPTP所致腹侧中脑区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P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有关。第三部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Akt和Wnt通路的作用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中Akt/GSK-3β通路以及Wnt通路的作用。方法以250μmol/L的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实验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LY294002组、LiCl组、MPP~+组、MPP~++IGF-1组、MPP~++LiCl组、MPP~++IGF-1+LY294002组。空白对照组、LY294002组、LiCl组、MPP~+组、MPP~++IGF-1组分别给予F12培养基加血清、10μmol/L的LY294002、20mmol/L的LiCl、250μmol/L的MPP~+、250μmol/L的MPP~++100nmol/L的IGF-1处理;MPP~++LiCl组先给予20mmol/L的LiCl,1h后给予250μmol/L的MPP~+处理;MPP~++IGF-1+LY294002组先给予10μmol/L的LY294002,1h后给予250μmol/L的MPP~++100nmol/L的IGF-1处理。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孵育15min、30min、1h、2h、4h、6h、8h之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Akt、p-Akt、GSK-3β、p-GSK-3β、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①MPP~+和IGF-1+MPP~+均可以诱导p-Akt增加;加用LY294002后p-Akt表达降低。②应用LY294002拮抗了IGF-1对于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③MPP~+和IGF-1+MPP~+均可以诱导p-GSK-3β增加;加用LY294002后p-GSK-3β表达降低。④应用LiCl拮抗了MPP~+对于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⑤MPP~+和IGF-1+MPP~+均未诱导β-catenin和p-β-catnin的表达改变。结论:IGF-1对MPP~+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Akt/GSK-3β通路发挥作用,而不是wnt通路。第四部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ERK通路的作用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致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中ERK通路的作用。方法以250μmol/L的MPP~+损伤PC12细胞作为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实验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PD98059组、MPP~+组、MPP~++IGF-1组、MPP~++IGF-1+PD98059组。空白对照组、PD98059组、MPP~+组、MPP~++IGF-1组分别给予F12培养基加血清、50μmol/L的PD98059组、250μmol/L的MPP~+、250μmol/L的MPP~++100nmol/L的IGF-1处理;MPP~++IGF-1+PD98059组先给予50μmol/L的PD98059,1h后给予250μmol/L的MPP~++100nmol/L的IGF-1处理。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AO)/溴化乙啶(EB)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孵育15min、30min、1h、2h、4h、6h、8h之后采用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①MPP~+可以诱导p-ERK的短暂表达增加,而IGF-1和MPP~+并没有改变ERK的表达改变,加用PD98059后p-ERK表达降低。②应用PD98059并不能拮抗IGF-1对于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论ERK通路并没有在IGF-1对MPP~+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了稀土元素Y,Ce和La对Fe-25Cr-40Ni合金高温硫化的影响。当合金中稀土含量为0.1wt-%时,合金的硫化速度明显降低。Y对降低合金硫化速度的影响大于Ce和La。加入Y的合金硫化
<正>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和古巴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其间,中国、巴西、秘鲁三国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将开展跨越巴西和秘鲁、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
<正>2014年,在城镇规划和建设领域出现了备受关注的新课题——城镇风貌:广西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城市风貌分区规划研究和建筑控制导则》;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了2014环巢湖地区
<正>1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保证充分的腹肌松弛,建立和维持稳定的气腹。2病人体位及手术人员站位
目的:评价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血瘀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AS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予以补肾强脊汤治疗,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从临床表现上很难与胰头癌相鉴别,目前已将发生于胰头部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视为胰腺癌发生的癌前病变。影像学检查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中起着重要
雷达目标识别是现代雷达技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利用高分辨率雷达获得目标一维距离像是雷达目标识别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号处理技术的
在城市工业迅速的过程中,水体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水环境的监测就显得至为重要。生物监测技术利用了生物学原理,借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受污染的水体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碘充足地区,有5%女性和1%男性存在可触及的甲状腺结节。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随机选择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19%~67%。甲
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治理污染的环境管理手段,将市场机制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排污许可证的交易,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