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研究显示膳食营养可对GDM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GDM膳食营养多为传统营养学研究,即局限于单一营养素或食物对GDM的影响。而个体食用的营养素或食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营养素与食物相互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单一营养素或食物的研究未能反映膳食营养的综合效应。与传统营养学相比,膳食模式从整体膳食角度出发,考虑各种营养素和食物之间综合效应,较为全面地评估膳食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因此,应用膳食模式方法探讨膳食营养与GDM的关系越来越重要。目前关于GDM膳食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国内关于孕期膳食模式与GDM的关系以及其对GDM发生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调查孕期膳食营养情况,获得孕期膳食模式,进而分析孕期膳食模式与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从膳食方面入手为预防GDM提供科学依据。目的1.调查孕期生活方式、膳食情况,获得孕期膳食模式。2.探讨孕期膳食模式与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从整体膳食营养方面出发为预防及控制GDM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8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常规产检的孕23-28周700名孕妇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孕期膳食摄入及体力活动资料;后期随访记录孕妇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筛查结果。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数据之间差异,因子分析获得孕期膳食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线性趋势检验分析主要膳食模式与GDM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共700例孕妇接受调查,失访19例,问卷回收率97.31%,最终纳入分析681例,结果如下:(1)144例(21.15%)孕妇被确诊为GDM,所有孕妇均已婚、且无吸烟、饮酒史。GDM组孕妇在孕周、孕期增重、孕期体力活动、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孕早期恶心、呕吐、是否添加营养补充剂等方面与非GDM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孕前BMI、产次、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血红蛋白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因子分析共获得7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动物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菌蔬、蛋类膳食模式;主食类膳食模式;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奶类膳食模式;薯类膳食模式和豆类膳食模式。(3)不同膳食模式间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史、孕早期恶心、呕吐等一般资料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奶类膳食模式和薯类膳食模式在GDM组和非GDM组的因子得分四等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线性趋势检验表明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和薯类膳食模式可增加GDM发生风险,且随着这3种膳食模式因子得分等级划分的提高,GDM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处于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为Q3、Q4的孕妇GDM发生风险高于得分为Q1的孕妇(OR=2.023,95%CI:1.108~3.693)、(OR=3.065,95%CI:1.690~5.559);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为Q4的孕妇GDM发生风险高于得分为Q1的孕妇(OR=2.610,95%CI:1.465~4.652);薯类膳食模式因子得分为Q4的孕妇GDM的发生风险高于得分为Q1的孕妇(OR=2.797,95%CI:1.547~5.058)。奶类膳食模式经调整后与GDM发生风险无显著相关(P<0.05)。(6)比较不同膳食模式间能量、主要营养素和食物分布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膳食模式间能量、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和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在总能量、胆固醇摄入量上高于其他膳食模式;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食物种类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1)因子分析获得7种孕期膳食模式,其中内脏、水果类膳食模式,甜食饮料、肉类膳食模式,薯类膳食模式可增加GDM发生风险,未发现可降低GDM风险的膳食模式。(2)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应指导孕妇选择合理的膳食模式,密切关注孕期膳食状况及膳食结构,从膳食模式角度出发给予整体、个性化的膳食指导,以达到早期预防和控制GDM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