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农民工及其子女移民到城市并开启其城市生活与教育的历程,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的过程成为政府、社会和教育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经济条件、教育体制、户籍限制等因素导致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这种不利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子女更容易出现厌学、学习成绩落后、辍学率高、以及毕业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伴随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日益突出,尤其在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保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利并提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在农民工数量相对密集的北京地区的各个行政区内都有专门为农民工子女设立的学校。但是其具体实施的效果如何,农民工子女是否享有了公平的教育权利,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立足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在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社会融合理论为理论基础,有针对性的对影响教育公平的相关因素和推进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等措施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北京市一所主要以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立学校展开了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考察,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公平策略。 本文主要围绕教育权利、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在该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中大多数人的理想就学地是北京而且认为学校对待他们是公平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求“五证”齐全,他们的父母一般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的行业也较低端。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里的教育资源配备是公平的,然而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农民工子女的特殊性。教育结果方面,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得不到保障,升学机会不平等。在相关调查基础上,提出了致力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方面教育公平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