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文献报道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同侧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所以,颈动脉(internal carotid srtery,ICA )狭窄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晚期表现已成为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如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尽管不产生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脑部不产生直接损伤,但也使卒中的危险性升高。所以,利用超声技术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对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VD)的防治具有深远意义。而亚洲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为颅内动脉,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以下统称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ve diseases, MCAOD),所以,对于国人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作为颅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常规检测手段。由于TCD不能直观的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仅通过血流速度的改变反映血管直径,所以,检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而且,由于尸检病例的减少,血管造影难以普及,以及一些无创检查如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m,MRA)逐渐替代了有创检查。TCD检查的准确性缺少过硬的指标进行对照,诊断比较混乱,可靠程度下降。1.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的最佳速度值目的:由于不同个体间颅内动脉的供血范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即便利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单纯依据梗死灶的形态学表现也难以准确地决定卒中亚型和潜在发病机制。大样本研究表明,通过临床表现诊断的卒中亚型与最终结果符合率仅达2/3,也就是说伴或不伴血液动力学异常的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患者难以与心源性栓塞以及小血管病变进行鉴别,所以需要各种血管检测技术明确病变血管是否为大血管病变,尤其是颅内动脉病变。TCD作为一种诊断颅内外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超声检查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缺乏统一的TCD诊断标准和相应的血管狭窄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