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ouli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现状;2.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3.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预测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提取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相关危险因素。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在Rev Man5.3统计软件中对再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分析,采用OR值及的95%CI表示效应量。结果通过I~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稳定性。2.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年龄≥60岁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以第一阶段Meta分析获取到的危险因素为基础,参考临床上髋部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结果等病历信息,自行设计编制《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再骨折资料调查表》。通过回顾电子病例信息和电话随访进行信息收集。根据患者出院的时间顺序,2/3患者进入建模组,1/3患者进入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纳入模型的危险因素。以是否发生再骨折为因变量,以独立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预测准确度评估模型的分类度;绘制校准图评估模型的符合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对模型的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6篇文献,包括22篇病例对照研究、4篇队列研究。研究共涉及1381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中有1189例患者术后发生再骨折。结果显示病例对照研究中,性别(OR=1.36,95%CI[1.17,1.58])、年龄(MD=5.17,95%CI[4.23,7.31])、骨折类型(OR=1.85,95%CI[1.10,3.13])、骨质疏松(OR=3.68,95%CI[2.76,4.92])、糖尿病(OR=1.90,95%CI[1.49,2.42])、帕金森病(OR=4.53,95%CI[2.95,6.94])、脑血管疾病(OR=2.89,95%CI[2.10,3.96])、视觉障碍(OR=2.28,95%CI[1.71,3.04])、类风湿性关节炎(OR=2.44,95%CI[1.67,3.57])、高血压(OR=1.96,95%CI[1.23,3.14])、老年痴呆症(OR=3.01,95%CI[2.10,4.32])、抗骨质疏松治疗(OR=2.83,95%CI[1.55,5.19])、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OR=3.94,95%CI[2.76,5.64])等13个因素P<0.05,认为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显著相关;队列研究中,性别(OR=1.69,95%CI[1.28,2.24])、年龄(MD=2.06,95%CI[0.41,3.70])2个因素P<0.05,认为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显著相关。2.回顾性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45名髋部骨折患者,其中1097名患者进入建模组,548名患者进入验证组。1645名髋部骨折患者中,有130名患者出现了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是7.9%,平均年龄为77.8岁。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1例,股骨颈骨折84例,转子间骨折46例。3.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单因素分析中,两组在年龄、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合并症≥2种、糖尿病、心脏疾病、贫血、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视力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功能锻炼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得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高龄、Harris评分低、合并老年痴呆症、合并帕金森病、合并视力障碍、合并心脏疾病、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将以上7个变量作为预测因子,每个变量的Logistic回归系数作为其在预测模型整体的权重,建立再骨折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8.967,P=0.17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776,95%CI[0.727,0.825],特异性为73.6%,敏感性为72.2%,阳性预测值为18.3%,阴性预测值为96.6%,预测准确率为71.2%。4.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5,95%CI[0.743,0.887],特异性为70.1%,敏感性为75%,阳性预测值为16.5%,阴性预测值为97.3%,预测准确率为70.4%。校准曲线图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结果上下偏移较小,认为该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决策曲线图提示该模型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患者可从中获益。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初次骨折类型为股骨颈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视觉障碍、类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老年痴呆症、未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未进行功能锻炼等13个因素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表偏倚较小,结果较稳定,为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循证基础。2.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共包括年龄、Harris评分、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视力障碍、心脏疾病、术后功能锻炼7个预测因子。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效能、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均较好,可帮助临床医生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对侧髋部发生再骨折风险进行初步评估。
其他文献
城乡15分钟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是创新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探索文化共富之路,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构建以人为本、均衡、科学、规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文章分析了温州地区以中心馆、总分馆、特色分馆为实体空间,流动书巴为移动空间,数字资源服务为虚拟空间,馆外服务场所与“书香门递”阅读供给链等为有益补充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服务体系,从制度突破、服务突破、管理突破、科技突破四个方面探讨了新型公共阅
<正>你的高中生活和以往不一样初三的同学们,你是否正憧憬今年九月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并为之正在努力奋斗?你是否想象过高中生活的美好画卷?那么你知道吗,你的高中生活将与以往的有所不同。以往的高一新生会有固定的班级,他们一年后有的选择文科,有的选择理科,而你将不再需要选择文理,而且没有固定的班级,因为每个同学的课程表都不一样。你们即将走进辽宁省高
期刊
肥胖是目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超重与肥胖的主要危害在于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由其引发的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对于人体的损害不可估量。而其发病率、致残率逐年的上升,给予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及肥胖与居所、体质以及饮食之间的密切联系,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认识到,肥胖并非仅仅如肉眼所见之“肌肤盛”,而更进一步窥见其内在之“骨
<正> 虞抟(1438~1517年),字天民,晚号恒德老人,明代浙江义乌县花溪人。虞氏精于医理,诊人生死无不验,故金华县志称,义乌以医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后,惟抟为最。虞氏所学,悉宗丹溪,而刘、李、张
期刊
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可应用于全民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民生卫生检测与疾病预警等领域,作为公共卫生健康事业的新资源,可优化民生健康事业,提高民生医疗质量。针对目前健康医疗大数据治理的问题,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健康医疗智能数据治理系统,实现各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互联互通,利用Spark平台实现大数据的高速处理以及采用Hive数据库存储,从而提升医疗大数据的可拓展性及高容错性,方便医疗数据分析工作,促进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视听传媒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信息传播手段的革新,我们认识、解释世界,乃至改造世界的深度和方式势必会受到深刻影响。
目的 分类规范中医临床研究基本数据和结构化信息采集表,形成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重要资源。方法 大数据理念下,编制基本型中医临床病例报告表(简称中医CRF)并应用,围绕中医临床数据、管理工具、管理人员和数据应用等4方面阐述规范化相关内容。结果 将原始的中医临床数据结构化,供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直接使用。结论 基本型中医CRF作为中医临床大数据知识工程的基本数据采集工具,是各中医临床研究专题设计
南音琵琶是南音“上四管”的乐器之一,琵琶指法是南音工?谱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勾甲”是南音琵琶的重要组合指法,在南音“谱”《四静板》的运用中最具代表性。《四静板》是南音传统十三套大谱之一,在当代南音演奏中仍保持着“泉州版”与“厦门版”的明确区别。本文以南音琵琶演奏指法“勾甲”为研究对象,透过《四静板》不同时期乐谱衍变的梳理,对“泉”“厦”两版乐谱进行音乐分析,探究“勾甲”指法的历史演进以及蕴含的音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死亡映衬着生命的存在。小说中的死亡可分为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两类,作者通过用气味象征死亡和网状的死亡书写的叙事结构,折射出小说的创作起源和作家的人生经历,具有深化作品哲学内涵和启发拉美人民找回生命的野性与原始的意义。小说诠释了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于死亡的理解和表达,推崇在走向死亡的生命历程中专注当下且无畏死亡的人生态度,能帮助读者获得生命的价值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