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界定“黄老学”,其学派属性如何划分,这都是富有争论的命题。黄老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写照,也是一脉思想体系辩证发展的过程。就发展沿革而言,可以大致从萌芽、成型、兴盛、后续四个阶段加以梳理。黄老学思想体系庞杂、内容博大精深,既可从“治道”、“治国”、“治身”、“治心”加以区别,亦可从“道术”、“心术”、“权术”、“身术”分而论之。但就黄老学的核心思想而言,以“心术”为内核的黄老认识论则更显独特。黄老学在春秋战国的实践成就了齐国的强盛,在汉初的实践呈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即便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时代,黄老学仍以其独有的思想魅力让后世之人“内化”运用,这一切得益于黄老认识论的核心支柱作用。探究黄老认识论及其实践问题,不难发现其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黄老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 本文包含四章。 第一章介绍了黄老学称谓的由来、黄老学派发展的主要历史线索。 第二章介绍了黄老认识论在黄老学思想中的主要学术特征,黄老学认识论在黄老学中的地位,黄老学认识论的主要内容,黄老学从认识到实践遵循的“道”的次第。 第三章介绍了黄老认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汉初的实践以及最终淡出政治舞台的原因。 第四章介绍了研究黄老认识论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