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司法监督的法经济学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经济学作为当代法学最新的理论、思潮和流派,实现了范式革命,实现了方法论的突破和创新。美国法官、法律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波斯纳认为,“法律的经济理论是关于现存法律的最有希望的实证理论”。在市场化的经济运行模式下,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功能,社会也需要追求法律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不符合效益原则的制度应进行修改、补充或重新设计,以便选择合理的法律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法律经济学以经济学的实证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研究和揭示了法律所具有的内在的经济机制、经济逻辑,认为法律的宗旨是以效益原则来配置社会资源,促使之最大化、最佳化。可以说,这种法律经济分析的视野、方法、角度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于法律的认识,促进了法学理论的发展与更新。 本文立足于法律经济学的立场、角度、方法,探索司法监督的法理,研究司法监督内在的经济品性与经济意蕴。依据法律经济学原理,司法监督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与其他法律制度一样,也具有内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逻辑。司法监督具有市场性、稀缺性、成本性、效益性等经济属性,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取向,形成和展示了一定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意义。在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以法律经济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建构和完善理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的司法监督机制,改进、转换和形成富有人本精神、理性精神、公平精神、效率精神的司法理念,推动和促进与时代相适应的富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法律文化的建设。 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确立本文司法监督的法律经济分析的方法、角度、框架、模式和工具。第二部分是对司法监督的法理学分析,探索和分析了司法监督的一般法理,研究了司法监督的内涵、基本要素和基本理念。第三部分研究司法监督的经济逻辑,探索司法监督的市场性、稀缺性、成本性、效益性等内在的经济品性,分析司法监督的经济机制、经济功能和经济意义。第四部分立足于成本——收益模式、效率理论、博弈论、制度经济学分析模式等法律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司法监督的现状及不足。第五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了公共选择理论、理性人理论、成本理论、效益理论、效率理论,分析和探索了优化、完善司法监督制度、理念、实践的措施。
其他文献
贪贿犯罪的本质是以权谋私,可分为占用、交易和渎职等类型。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贪贿犯罪如果未受到刑事制裁,那么其实施成本几乎为零,但却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降低经济增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到现在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事关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中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农民问题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民的健康保障问题日益凸现,农民的健康权和生存权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已经提到日程上来。同时,由于农民的支付能力与我国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之间差距加大,单纯依靠农民自我保障,农民抵抗
船舶买卖对于是航运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其中二手船买卖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一段时期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海上运输业已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在此背景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