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10年日本并吞朝鲜半岛后,大批韩朝鲜志士仁人远渡中国,以中国作为开展反日独立运动的中心和主要活动基地,在中国东北和关内积极开展反日复国斗争。在朝鲜志士开展反日斗争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予以了全力的支援,同时,也与中国朝野上下各政治势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北洋军阀政府从自身稳定出发,舍弃朝鲜人而谋求自保,走上了与日勾结共同镇压旅华朝民的反日斗争;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存在一定的弱点,但他们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他们开创了当代中朝友谊的先河;中国国民党面临对日外交局势更加险恶的形式,支持朝鲜反日独立运动。但它基本上执行联系、笼络、支持朝鲜反日独立运动上层人物的做法,不敢从动员群众入手,唯恐那样会使该运动失控而影响自身的统治秩序。直至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朝鲜反日独立运动在国民党对外战略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国民党对朝鲜独立运动的政策才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对朝鲜独立运动的态度是由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地支持朝鲜的独立复国,更不希望封建的朝鲜李氏王朝重现,而是支持朝鲜人民实行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使朝鲜在完成民族独立的同时,实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为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据此,中国共产党坚持了从动员下层群众入手的原则,制定出一套广泛动员朝侨群众参加抗日复国斗争的政策,并使其融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洪流之中,共同在敌后战场抗击日本的侵略,并培植出一支强大的朝鲜反日独立运动的革命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朝鲜独立运动的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