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成花途径关键基因AtLEAFY遗传转化露地菊及早花株系的筛选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地菊(Chysanthemum 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其株型矮壮,具有抗寒,抗旱,抗瘠薄,抗病虫,开花繁盛和管理粗放等特性,在园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露地菊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具有依赖性,花期大多集中在9月-10月,花期通常40-50天,在高纬度的寒冷的东北地区,露地菊能够正常繁殖生长,但盛花期恰遇霜冻期,植株受冻萎蔫使其观赏性明显下降、观赏期大幅缩短。为了满足观赏性和市场适应性对露地菊提早开花的要求,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开花途径的相关基因,使其在露地菊中过量表达,从而达到改变花期的目的。因此,快速获得花期提前的转基因露地菊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推广价值。本试验以改良露地菊‘火焰’的花期出发点,借鉴已有报道的LEAFY基因不仅控制着花序分生组织向花分生组织的转变,而且具有调控开花时间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克隆拟南芥LEAFY基因及转基因相关技术操作,通过甘露糖筛选体系获得抗性植物,并进行后期相关分子实验鉴定,旨在获得花期提前的露地菊‘火焰’早花品系,从而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露地菊成花诱导的分子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从野生型哥伦比亚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中克隆AtLEAFY基因,克隆得到基因序列全长1275 bp。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过表达载体pCAMBIA 1301-PMI-AtLEAFY,经过PCR、双酶切等试验的验证,成功将AtLEAFY基因转入表达载体中,并且通过反复冻融法将构建好的过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菌株EHA105中。2.露地菊‘火焰’的遗传转化及抗性植株的获得。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共计侵染露地菊‘火焰’叶片5650片,经过预培养、共培养、前期筛选培养、后期筛选培养、生根筛选培养等阶段,利用载体上生物安全标记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基因在含有甘露糖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压力递增的方式进行筛选,最终获得获得抗性植株218株。3.抗性植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经过甘露糖筛选出的218株抗性植株,利用PCR扩增抗性植株总DNA中的PMI基因和AtLEAFY基因、进一步对初步鉴定的阳性植株进行GUS染色、Western Blot检测阳性植株中PMI蛋白等方法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检测。4.转基因植株的后期表型鉴定。将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的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进行炼苗移栽,并同时转入田间,观察转基因植株现蕾时间、始花时间、盛花时间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比较,转基因植株花期提前6~14天左右,通过表型鉴定获得9个露地菊‘火焰’早花株系以及2个晚花株系。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海底电缆在从海底上到海上风机平台“J”形管入口处这段最容易受到损害部分的保护方法。即在该段悬空区域采用铸铁哈夫套管结构,该结构由对中部分和弯曲限制部分组
目的:通过收集60例导师诊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门诊病例,对其处方用药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探讨导师项凤梅主任中医师诊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及常用方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江西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脾胃肝胆门诊就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采集患者首诊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法、方药,加以整理,探讨导师诊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
近年来,微纳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光学,传感,微驱动,能量存储等领域。常见的微纳结构有以下几种:管状结构,褶皱状结构,链状结构,环
目的探讨医源性低钠血症的形成、诊断、预防、治疗。方法采用静脉抽血化验,半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钠水平。结果120例低钠血症来源于不同病种.1日诊断率28%,2日诊断率42%,3日诊断率79
本文以木门加工剩余物替代传统的木质材料,制备木门加工剩余物/聚丙烯复合材料(RWPP),研究其力学性能,同时,在该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功能性导电竹炭粉,制备加工剩余物/竹炭/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