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工程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减少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生态环境破坏成为了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然而,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定量、客观的评价其生命周期对地球生态资源的占用是一项重要课题。生态足迹方法表征了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即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该方法可以将建设项目的各类资源和能源消费量转化为所必需的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用以客观反映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国外已有研究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区域、行业、或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在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一种定量评价模型,明确了评价的范围和计算方法,将建筑工程的能源、资源消耗转化为地球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以此反映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文章基于碳循环的基本理论,扩大了修正了化石能源地的内涵。用生态系统净生产量(NEP)为基础,综合考虑森林和草地单位的固碳能力,计算吸收1tCO2所需的化石能源地面积,进而给出常见化石能源单位消费量所占用的化石能源地面积。基于此,结合中国的电力结构,以火电和水电为代表计算中国电力行业生产1kw h电所占用的生态足迹,为评价建筑工程在建造、使用过程中的电消耗打下基础。应用文中建立的模型,对北京“未来之家”的示范建筑进行测算。借助课题组积累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库以及材料物化能耗数据,计算了多种建筑材料的单位生态足迹。考虑了建筑工程物化阶段、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置三个阶段对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占用情况。对比了中国项目和美国项目两座不同形式的建筑单位面积占用的生态足迹,进而分析了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建筑工程环境影响的适用性。
其他文献
众多研究已表明,频率是影响语言加工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关注多词序列加工的频率效应,其中大部分聚焦于母语加工,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二语学习者多词序列
绍兴污水处理厂是处理印染废水为主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有物化+A/O工艺和物化+氧化沟工艺。结合提标升级改造技术需求和处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污水处理厂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同时,工业化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给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阻力和深重的危害。环境污染的泛滥主要就是由
目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误诊率较高,而关于CVST诊断时间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诊断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并分
面包糕点中的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脱氢乙酸(钠)、安赛蜜和糖精钠经溶解、离心、过滤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4.2%~101.6%、93.6%~102.7%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选取2017-12-01-2018-05-31首次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住院且≥65岁的冠
为了有效保护水体,防止传染性病原菌对人们的危害,降低水源的总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进行消毒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介绍液氯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并针对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在我国干旱地区内陆河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塔里木河流域资源性缺水的现实说明它属于典型的干旱、多风沙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