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桩体胀与地基约束力的耦合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生石灰的膨胀性处理软土、湿陷性黄土或填土地基时可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和提高承载力。近年来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等地区危险房屋地基的纠偏加固工程及高速公路的黄土路基加固中得到较普遍的应用,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生石灰体积膨胀系数η与约束力p之间的数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弹塑理论、土体的C-M屈服准则,并且考虑由土的附加应力引起地基压缩,进一步对生石灰桩膨胀过程中桩周土体的应力状态和变形过程(挤密效果)进行公式推导。推导出生石灰挤密桩处理地基时桩体积膨胀率与地基约束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公式,得到了生石灰挤密桩膨胀后桩体积膨胀率、地基约束力、桩周土体位移及地基土塑性半径的数值解。从该公式中得出桩孔压力取决于生石灰的膨胀性能、埋深及土质参数,而与桩孔半径无关;桩孔塑性半径及水平位移均与桩孔半径成正比。这为灰土桩布设时桩间距的取值提供了又一个计算方法。其次,在公式推导的基础上进行工程模拟计算,分析被挤密土体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埋置深度及钻孔颈缩对生石灰桩膨胀力、桩周土体位移和塑性半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大,膨胀力迅速增大,膨胀率、塑性半径、桩周土体位移都减小。随着弹性模量增大,生石灰桩膨胀产生的膨胀力迅速增大,膨胀率逐渐减小,塑性半径逐渐增大,桩周土体位移逐渐减小。随着泊松比增大,生石灰桩膨胀产生的膨胀力、膨胀率、塑性半径、桩周土体位移基本保持不变。同时也说明生石灰桩处理地基时深度不宜过大,当处理深度较深时(文中大于14m),其效果非常有限(孔边位移很小),这较以往的经验判断更为准确可靠,更适合工程参考应用。综上所述,本文在研究生石灰挤密桩加固地基机理的基础上,为生石灰挤密桩在处理地基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支撑,从而丰富和完善了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和技术。
其他文献
虽然近年来高强混凝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土木工程中,但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仍为中低强混凝土。如何提高中低强度混凝土的高耐久性能,延长其服役年限已成为当今土木工程界亟待解决的课题。而混凝土材料抗冻性能是其耐久性的关键内容,开展持续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学位论文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方法和持载装置,对中低强混凝土在持续轴压荷载作用下的抗冻性开展了研究。通过相对动弹模、
混凝土材料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在具有许多优异性能的基础上,也存在着抗拉强度低、脆性大和易开裂等缺点,使实际工程使用中往往会导致结构的破坏,影响
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等高等公路的大量修建,修建线路长、沿路线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缺乏优质路基填料的问题逐渐的体现出来。   红层泥岩填料是一种特殊的粗粒类的填料,其强度低
地震动衰减关系是地震灾害分布图绘制及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工具,其包括震源效应项、路径效应项和场地效应项。场地效应项是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重要部分,也是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
普通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低、抗震性能较差等问题,一直是阻碍该类砌块在建筑工程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研究的“工”型有盖空心砖,是一种新型结构的建筑墙体砌块,其目的就
大跨度单向张弦桁架结构由于其优良的空间性能,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大跨度和超大跨度结构中。本文根据镇江体育会展馆屋盖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的特点,分别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
高强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是在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合梁,具有刚度大、用钢量省、稳定性好、承载力高等优点,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在地震发生的过程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灾害的最主要的根源是房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严重破坏和倒塌。我国目前按照"两阶段三水准"的抗震设计准则,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满足
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可分为刚性连接节点、理想铰接节点和半刚性连接节点。而在多高层钢结构建筑中比较常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来提高结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钢框架-支撑结构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结构体系如:体育场馆、影剧院、会展中心等体形复杂的大跨度空间建筑随之发展起来。地震是人类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