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三种主要的环境管理手段:排放标准、排污税和排污权交易,指出了作为数量控制工具的排污权交易,相较于排放标准和排污税的优势,这些优势能很好的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目前实行总量控制的环境管理思路,经济有效地实现环境目标。 接下来本文分析了排污权分配方式对污染治理技术的影响。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是评价环境政策的一项重要标准,前人在无交易成本假设下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拍卖的分配方式具有最好的创新激励效果,但由于中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较低和市场机制不很完善,实施中的排污权交易可能具有较大的交易成本,所以本文认为在交易成本的框架下分析厂商进行环保技术创新的影响,对中国的排污权交易实践更有意义。引入交易成本的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拍卖、按当前产量分配和溯及既往这三种分配方式对技术创新激励的影响没有一致的关系,激励的好坏取决于厂商数目、模仿系数、免费发放排污权的数量以及削污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当免费分配使得技术创新厂商有多余的排污权出售,而技术模仿厂商不得不从市场上购入排污权时,拍卖才一定得到比免费的分配方式更好的激励效果。此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在确定用何种分配方式前,必须逐案考察交易环境,综合考虑经济、政治以及实施的可行性时,把几种分配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则可能使得交易不仅能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跨时段的排污权交易近年来也受到政策制订者的重视,本文拓展了前人研究提出的模型,在允许厂商存储和借贷排污权的条件下,分析了跨时段的排污权交易特征,对市场均衡条件下厂商行为和社会最优化行为进行了比较,指出贴现率、预期成本变化、产品价格变化以及环境的损害函数的不同形式都是影响污染物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因素,通过对比社会成本最优化的要求与市场均衡的结果,本文指出两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分歧,而引起分歧的原因正是上述各影响因素。对于贴现率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修正的机制,经过修正的结果表明,只要环境损害函数是非稳态和非线性的,市场均衡下的厂商行为仍然不是社会最优化的结果。但即使如此,相对于禁止排污权的存储和借贷来说,排污权银行系统仍具有较大的成本效率优势。 本文最后一章分析了非均匀混合污染物的排污权交易特征,指出这种污染物排污权的交易将面临交易成本较高和市场问题突出等难点,并分析了前人研究提出的各种交易比例的体系,指出这些交易体系虽然能保证各种环境目标的实现,但是仍面临着交易比例不稳定、交易成本较高和剩余容量资源或搭便车等问题。本文结合河流稳定单一流向的特征,提出一种用外生交换比例的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系统,对这种系统的分析表明,它不仅交易起来简单方便、市场问题较小,而且能得到最优化的负荷分配,即使在序列双边交易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合适的政策机制,比如本文提出的两阶段多代理人分散市场交易系统,仍然能使得双边交易的收敛于社会最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