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处于实施分步骤分区域发展的阶段造成了我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日益扩大,尤其是农村地区人才外流,农村落后状况无法改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系列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影响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最基本的因素。其实农村的核心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促进中部崛起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党和国家在2011年国庆期间正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行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可以直接用来按部就班的理论和线路,我们唯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河南省的地理和人口优势,借鉴和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来做好中原经济建设的具体工作。目前,影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尤其是农民的问题。通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民掌握了文化和技术,懂得了经营管理之道,才能实现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可以将河南省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通过这些人力资本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又好、又快、稳定地发展。同时只有着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农民自身的能力,才能使其适应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的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外关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包括人力资本开发理论、二元发展理论等,介绍了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以及国内关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根据人力资源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并介绍了研究对象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次,定量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定性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视角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文章从中原经济区建设视角中提出了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从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长期规划,树立正确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观,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制度和机制等几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我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我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实现。
其他文献
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安索夫(H.I.Ansoff)于20世纪50年代在其发表的论文《多元化战略》中提出来的。在我国,多元化经营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加氢裂化装置所生产的轻石脑油被作为车用汽油调合组分使用.装置开工初期,轻石脑油硫质量分数不大于3.5μg/g,硫醇硫质量分数不大于3μg/g,而博士试验
2011年是中国加入WTO的整十年。全面开放的金融环境,宽松的外汇政策,为外贸企业和银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间开展了对外贸企业客户资源的争夺战。在这样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是否能改善脓毒症脑病(SAE)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清洁级12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模型组、白藜芦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