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深刻的社会转型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人们寄希望于市场、政府、社会组织等主体协力重建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秩序。实践中,三类主体各自为政而相继陷入失灵困境。现实需求呼唤着新的治理方式,协同治理应运而生。在中小城市,政府主动建立起支持型社会组织,以行政吸纳的方式将操作型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纳入治理体系。厘清协同系统中组织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方式,构建出基层治理领域的组织协同机制模型,对于中小城市完善基层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协同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支持型社会组织为核心。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采用结构分析、功能分析、过程分析的方法,研究在基层治理领域,多组织间协同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方式,最后概括出案例所体现的组织协同机制的模型。本次研究发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协同体系由党组织、政府、支持型社会组织、成员社会组织、企业、高校等要素构成。它们在制度设计上表现为监管与被监管、扶持与被扶持、引导与被引导、服务资源供给与接受、合作等关系。通过对以双创园为中心的协同系统的作用过程和方式的分析,本文发现,组织协同是个非线性的循环过程,其中还包括一些复杂的小循环。协同组织之间的作用过程主要包括:建立协同基础、初识与建立信任、协同投入、达成共识、产生成果。通过理想状态下的协同结构、功能与现实情况的协同过程和相互作用方式的比较,本文发现,核心组织主要是在基层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协同,协同优势和惰性并存。从协同系统结构来看,要素在关系框架的制约下稳定发挥作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张力。从功能来看,协同系统的正功能显著,但依然存在功能外溢与阻滞。从作用过程和方式来看,协同系统中组织的参与较为有效,但有短暂无序的情况发生。整体而言,基层社会的组织协同治理为行政吸纳模式,当前协同处于初级阶段,制度的完善与否是产生协同优势或惰性的原因。据此提出改善建议:要优化协同结构,政社协同关系应逐步变为指导与被指导、监督与被监督、扶持与被扶持,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协同过程中要优化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转移制度、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和投入制度、建立协同系统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