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冲击对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作用及激发CTL的效应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ru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HBsAg抗原冲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体外培养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免疫分子表达、免疫功能以及激发抗HBsAg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初步探讨以DC为免疫佐剂,体外激发高特异性抗HBV细胞免疫的途径,从而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GM-CSF(800u/ml)+IL-4(500u/ml)+TNF-α(250u/ml)细胞因子组合诱导的DC,于培养第4天将培养的DC分成两组,一组加入纯化的HBsAg(10ng/ml)抗原进行冲击,称为实验组,另外一组的DC按常规方法继续培养称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第7天,以FACS测定细胞表面免疫分子CDla、CD83、CD86、CD80、CD40、HLA—DR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12的分泌含量及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本实验还将诱导的DC于培养的第4天以纯化的HBsAg进行冲击,第5天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第7天再次用抗原冲击,在第10天采用LDH法分别检测T细胞对HepG2 2.2.15、HepG2肝癌细胞株及K562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结果:(1)HBsAg冲击的实验组DC其CDla、CD83、CD86、CD80、CD40、HLA—DR的表达与未冲击HBsAg的DC比较有明显增高(p<0.01);(2)实验组DC培养上清IL—12的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IL—6的浓度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实验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4)HBsAg冲击的DC可有效地诱导自体CTL对转HBV基因的HepG2 2.2.15细胞有高效杀伤作用,HBsAg+DC+T组杀伤率为66.0%±2.7%,较DC+T及HBsAg+T组明显增高(P<0.01),各组对肝源性HepG2及非肝源性K562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则较弱。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HBsAg冲击对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DC的作用及激发cTL的效应摘要esF+IL一4+TNF一a诱导的DC经HBsAg抗原冲击后,CDla、CD83、CD86、CD8o、CD4o、HLA一DR等分子呈上调性表达,,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的IL一12明显增高,分泌IL一6明显降低,而且其诱导的HBV特异性CTL杀伤作用显著增强。本实验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的Dc经HBsAg冲击后,能激发高效HBsAg特异的CTL杀伤作用,为肝炎病人抗病毒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脐带血中存在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可作为一种不同于骨髓和动员外周血的造血干/祖细胞新来源.然而其有限的造血细胞不足以满足成人移植的需要,因而需建立一种体外有效扩增CD34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在深化阶段,美术高考教学作为对高中美术生培养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加强。美术高考是比较复杂的教学工程,对学生的美术高考应试能力及高考成绩等方面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就美术高考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索应对策略,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美术高考 教学问题 解决策略  1.美术高考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的: 以体外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凋亡为模型,研究天然黄酮类药物槲皮素对T细胞行为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分子机理,为基于天然化合物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提供免疫学依据。 方法: 利用荧光抗体标记、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i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 or CFDA-SE,CFSE)染色及膜联蛋白V-藻红蛋白(An
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家兔下肢缺血模型,应用纳米材料PLGA(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与未经包载的基因相比,观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