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司朝贡既是中央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对土司地区传播的重要媒介。土司朝贡制度源于元代,完善于明代,衰微于清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播州自唐代开始为杨氏统治,历经七百多年,一直与中央王朝保持着密切的互动联系,这在播州土司的朝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有明一代,播州土司对明王朝朝贡一百三十多次,象征着播州土司对中央王朝的认同,甘于服从中央王朝的统治,这对于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播州土司进贡本地的特产,加快了物品的流动,换回了中央王朝的货币及工艺品等形式的赏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播州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最终,这种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儒家文化在播州地区的传播。在前辈及时贤的播州杨氏土司研究中,杨氏土司朝贡问题偶有涉及,憾无专文论及或专著论述。因此,以明代播州土司为个案,探讨播州杨氏土司朝贡的历程、运行机制和特征,对于拓展土司与中央王朝的关系研究,揭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规律,不无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正是本选题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