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换且城镇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随着城市化历程的逐步推动,失地农民也已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有效化解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将直接关系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以及社会的公平与安定。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人地钱”概念,即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挂钩、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继续发布了第18个关于三农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些指示性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坚定了各地解决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决心。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劳动年龄以下的群体面临学习培训问题;劳动年龄段以内的群体面临就业问题;劳动年龄以上的群体面临养老问题,但是所有年龄段的失地农民都将共同经历的是慢慢变老的过程,养老无疑是对于所有失地农民来说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其他方面的保障从理论层面上来讲虽然需要,但是在现阶段国情下并不具有完全实现的能力,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中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关键地位,因而解决好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无疑是核心任务。在研究思路上,全文总体上遵循理论研究、现状分析、提出问题、对策建议的思路,对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进行大胆的探索,以期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与意见。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的规模、生活现状、养老模式及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相关的政策,再次,对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现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缺陷、配套制度、失地农民自身参保意识薄弱等方面指出了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方面的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并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