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议口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们熟知这项工作多数是因为其丰厚的报酬,但对其工作过程知之甚少,所以给它戴上了神秘的面纱。这篇论文将以一次模拟口译为例,讨论交替传译的工作过程。会议口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迄今已将近百年。最初的时候,会议口译只包括交替传译,后来随着同传箱的发明,诞生了同声传译。同传箱的价格昂贵,但在大型会议中,同声传译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文中所给的例子和技巧主要针对交替传译,包括会议前的准备工作,笔记法技巧和回读笔记的技巧等。这篇论文包括绪论,主题和总结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会议口译的历史和口译技巧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此篇论文的主体,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交替口译的准备工作,包括会议的背景知识、发言人信息的收集,采取的口译策略和标准,以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第二章以刘结一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5届会议中的讲话为例,讨论交替传译的整个过程。逐段分析其内容和结构,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翻译的方法。第三章是关于交替传译技巧及训练的讨论,主要着眼于笔记法的技巧和训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多数要从交替传译的训练开始,只有经过科学和不断的训练后,才能够掌握这些技巧。笔记法的训练从分析文本的结构开始,先对演讲手稿进行分析。分析手稿的好处在于没有时间压力,可以仔细的了解演讲稿的结构。然后是对照演讲手稿做笔记,对照笔记回忆并以母语复述演讲稿,熟练之后开始以目标语复述手稿。在熟练完成这些训练后,过渡到听音频记笔记和复述的阶段,先从母语的演讲开始,在熟练掌握后再听目标语的音频进行训练。采用如此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更高效、科学的进行技巧训练。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局限。了解交替传译的过程,进行实例模拟,以及了解相关技巧的训练,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训练可以事半功倍,使初学者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