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结一在亚太经社会第65次会议上讲话的模拟口译报告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议口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人们熟知这项工作多数是因为其丰厚的报酬,但对其工作过程知之甚少,所以给它戴上了神秘的面纱。这篇论文将以一次模拟口译为例,讨论交替传译的工作过程。会议口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迄今已将近百年。最初的时候,会议口译只包括交替传译,后来随着同传箱的发明,诞生了同声传译。同传箱的价格昂贵,但在大型会议中,同声传译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本文中所给的例子和技巧主要针对交替传译,包括会议前的准备工作,笔记法技巧和回读笔记的技巧等。这篇论文包括绪论,主题和总结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会议口译的历史和口译技巧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此篇论文的主体,包括三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交替口译的准备工作,包括会议的背景知识、发言人信息的收集,采取的口译策略和标准,以及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第二章以刘结一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5届会议中的讲话为例,讨论交替传译的整个过程。逐段分析其内容和结构,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翻译的方法。第三章是关于交替传译技巧及训练的讨论,主要着眼于笔记法的技巧和训练。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口译员,多数要从交替传译的训练开始,只有经过科学和不断的训练后,才能够掌握这些技巧。笔记法的训练从分析文本的结构开始,先对演讲手稿进行分析。分析手稿的好处在于没有时间压力,可以仔细的了解演讲稿的结构。然后是对照演讲手稿做笔记,对照笔记回忆并以母语复述演讲稿,熟练之后开始以目标语复述手稿。在熟练完成这些训练后,过渡到听音频记笔记和复述的阶段,先从母语的演讲开始,在熟练掌握后再听目标语的音频进行训练。采用如此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更高效、科学的进行技巧训练。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局限。了解交替传译的过程,进行实例模拟,以及了解相关技巧的训练,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训练可以事半功倍,使初学者快速成长。
其他文献
简要论述了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园林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物理教学中,章节结束之后教师一般都有设计达标测试的行为,目的是检测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所达到的掌握程度,作为对某些内容是否需要二次讲解梳理的预判依据.可以说,章节
基于野外科学调查中发现且有应用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领域潜力的次生植物——山蒿,通过设置室内实验研究了其种子和幼苗期生物学和生态学基本特征;结合野外成苗观测,探讨其
当前,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品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急剧动荡,品牌管理尤其是老品牌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消费者行为的改变、竞争品牌策略的变化,以及政府规则的调整等市场环境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