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牵引区变形破坏机理和稳定趋势预测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e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7月13日,即三峡水库一期蓄水至135 m后的第43天,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山体突然发生巨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坡体积约2000万方,历时5分钟。千将坪滑坡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发生的第一例灾害性滑坡,其滑动特征及成因机制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包括地质条件定性分析,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综合研究。目前学界对千将坪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较多,而对于滑坡牵引区的变形破坏及其稳定趋势关注较少。由于长江三峡库区与千将坪类似的顺层岸坡分布广泛,滑坡发生后其牵引区失稳破坏较多。因此研究千将坪滑坡牵引区的稳定性,能够为该区防治新生滑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选择千将坪滑坡牵引区为研究区,依据该区域地质结构特征和边界特征圈定了牵引区范围,并以千将坪滑坡牵引区地质结构为基础,结合滑坡牵引区变形破坏特征,利用FLAC3D软件,研究了牵引区在库水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和稳定趋势:(1)蓄水过程:蓄水前,牵引区稳定性良好。水库蓄水至135米,斜坡稳定性降低,牵引区后缘出现塑性区贯通,软弱带内出现局部剪切塑性区,库水淹没部分坡体出现拉张塑性区。水库蓄水至175米,牵引区稳定性系数继续减小,但变化不大。(2)库水回落:水库蓄水至175米后,水库调节蓄水,库水在145米~175米之间波动,坡体中的地下水发生渗流,形成动水压力,本文考虑库水回落时主要考虑库水从175米骤降至145米这一过程,其斜坡稳定性表现为:水位下降时,稳定性下降,牵引区仍然稳定,但安全储备较低。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了滑坡牵引区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及稳定性趋势:牵引区后缘稳定性较差,塑性区首先贯通,产生拉张裂缝。前缘滑面近水平,从受力角度看,前缘起到阻滑作用。牵引区可能发生推移式破坏。在水库蓄水至175米过程中牵引区稳定性不断下降,而在库水由175米回落至145米时牵引区的稳定继续下降,安全储备较低,但仍然是稳定的。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电力线载波通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电力供应网络四通八达,低压电力线连接千家万户,构成最普及的网络。利用它进行数据通信,传递各种信息,不
由丙烯酰胺和N-苯基对烷基丙烯酰胺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疏水缔合聚合物PBAM.研究了共聚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共聚物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一步步提高,但这就代表女性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真的可以无忧无虑了吗?并非如此。韩国作家赵南柱的这本《她说((?))》,通过对韩国各年龄层女性的采访,带我们走进真正的女性生活,直面她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本翻译作品《她说((?))》是由赵南柱所著。赵南柱((?)),1978年出生于首尔,梨花女子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担任「PD手册」、「不满Z ERO」、「Li
目的:乳腺癌的区域淋巴结病理分类(pN分期)和分子分型(BCS)都是公认的预后指标之一,之前我们的工作已经发现pN分期和分子分型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相互影响。本次回顾性队列研究
以麸皮、面粉为原料进行高盐稀态发酵,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氨态氮含量为响应值,对高盐稀态发酵工艺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91d,盐
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的加工工艺技术情况及生产现状,为国内煤焦油的进一步深加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 一、柑桔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柑桔系亚热带常绿果树,周年多次抽梢和发根,且挂果期长,故树体具有一定的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一)柑桔树体的矿质营养成分:柑桔在生长发育
以西安市城镇居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调查数据,对西安市城镇居民旅游者短期旅游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旅游动机、旅游产品偏好、旅游信息来源以及旅游同伴、旅游地、旅
根据拥塞核的辐射力划分了交通拥塞的状态,提出了区域路网服务退化指数(SDI)的概念,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模型(AHM),选取即时交通饱和度、拥堵延时指数、自由度、交通量以及空间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