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感知和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高效数据传输机制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军事通信、临时通信、抗震救灾、生物医疗、智能公路、智能会议和家庭娱乐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无线网络的业务日益多样化,大量的业务信息的传递对其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未来的无线网络必须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研究设计面向无线网络的高效数据传输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可实现以远低于奈奎斯特(Nyquist)的采样率去采样稀疏信号,稀疏信号只需要存储或传输该信号的少量观测值就可以精确重构原始信号。基于CS的数据传输系统同传统的传输系统相比,可以在重建信号质量比较好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处理所需的数据包数,改善无线网络的传输性能。CS理论一旦实践成功,将会给无线网络注入新的活力,而测量矩阵设计作为CS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着该理论在具体实际应用中的成败,好的测量矩阵可以以较少的测量数目达到相同的重构精度。另一方面,网络编码技术允许中间节点对不同流的多个数据包进行编码组合操作,而不再限于网络数据传统处理模式中的存储转发操作,以此改善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基于以上思路,本文研究面向无线网络中的高效数据传输机制,针对单流数据传输,致力于寻求一种易于硬件实现的高性能测量矩阵来实现信源端数据的高效采样测量以提高无线网络单流数据的传输性能;针对多流数据传输,致力于寻求不同网络性能指标优化下的高效网络编码感知路由算法以提高无线网络多流数据的传输性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数据测量矩阵的性能,直接关系到无线网络中重构所需的数据包个数的多少,并且传统的随机测量矩阵不易于硬件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受限,针对上述问题,从CS理论推广与应用的现实出发,构造了一种基于二进制序列族的确定性测量矩阵BSFDMM(Binary Sequence Family based Deterministic Measurement Matrix),并推导出所提矩阵BSFDMM的相关性小于相同大小的高斯随机矩阵和伯努利随机矩阵。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矩阵BSFDMM的重建性能优于相同大小的高斯随机矩阵和伯努利随机矩阵。所提矩阵BSFDMM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结构实现,易于硬件实现,有利于CS理论的实用化。2.传统的编码感知路由协议在数据包编码时没有考虑编码节点的缓存状态,并且绝大多都假定参与编码的数据流具有同样的数据速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存管理的高效编码感知路由算法OQMCAR(Optimal Queue Management based CodingAware Routing algorithm)。该算法优化了网络吞吐量性能,在编码节点采用基于队列长度的数据包决策策略来替代现有的基于机会的网络编码策略。该算法利用CS理论中由少量观测值就可以精确重构原始信号的思想,在数据传输阶段之前引入了网络吞吐量训练阶段,使编码节点获得了基于队列长度策略的最优阈值。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速率场景下,所提算法OQMCAR比传统的基于机会的网络编码策略具有较高的吞吐量增益,并且具有更低的平均端到端时延。3.针对传统的基于机会的网络编码策略会降低网络编码对时延的贡献问题,从无线网络实时应用的现实出发,提出了一种编码感知路由低时延数据传输算法BLCAR(Buffer management based Low-delay data transmission algorithm in Coding AwareRouting)。该算法优化了网络时延性能,在编码节点采用基于队列长度的数据包决策策略,设计了可以表征网络时延性能的数据包度量APWD(Average Packet Waiting Delay),并借鉴CS理论的思想,以一小部分数据包的APWD表示网络的长期时延性能,在数据传输阶段之前引入了网络时延训练阶段使编码节点获得了基于队列长度策略的最优阈值。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所提算法BLCAR比传统的基于机会的网络编码策略在数据包传递时延方面有明显的下降,并且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数据包丢失率。4.传统的基于机会的网络编码策略会降低网络编码对抖动的贡献,并且绝大多编码感知路由算法都假定参与编码的数据流具有同样的数据速率,针对上述问题,从无线网络中多媒体应用的现实出发,提出了一种低抖动编码感知路由数据传输算法BLJCAR(Buffer management based Low-Jitter data transmission algorithm in Coding AwareRouting)。该算法优化了网络抖动性能,在编码节点设计了可以表征网络抖动性能的数据包度量 AVPWD(Average Variation in Packet Waiting Delay),并借鉴 CS 理论的思想,以数据流少部分数据包的AVPWD反映其长期抖动性能,在数据传输阶段之前引入了网络抖动训练阶段,根据数据包接收顺序对抖动影响的特性,利用随机几何图理论推导出了基于队列长度策略的阈值搜索范围的上界和非零下界。实验结果表明,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对于各种速率场景,所提算法BLJCAR改善了网络的抖动性能,并且在网络吞吐量、平均端到端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率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基于机会的网络编码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外太空的不懈探索,空间飞行器的飞行任务也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姿态控制是空间飞行器完成各种空间任务的前提和保障。空间飞行器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不仅要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对控制特性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外部干扰的影响。此外,空间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高度非线性,也是姿态控制器设计时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由于空间飞行器结构及飞行任务变得日益复杂,为了更加圆满地完成外太空探索
复杂微纳米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在超材料设计和制备、空间光场调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是当前研究热点课题之一。各类微纳米表面结构或膜系结构制备中表面微粗糙度或缺陷的存在对其光学特性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研究具有微缺陷的微纳米结构复合光散射特征,对微纳米膜系结构的设计、无损检测、光学操控和超材料研究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微纳米结构介质表面光场特性以及与单、双或者周期排布粒子
在过去三十年中,人们深入研究了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调度、控制、故障诊断以及不透明性等。在为离散事件系统设计控制器时,基于模型的方法可方便描述系统行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由Ramadge和Wonham(RW)共同提出的监督控制理论,该理论提供了一个强大且统一的方法,以用于控制器自动求解,确保了系统不会违反用户给定的控制需求。然而,经典的监督控制理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状态爆炸问题,即系统的状态空间会随着
电磁(光)波与聚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课题,在粒度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微波遥感、显微成像、生物医学诊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有形波束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有形波束场的产生、传输和调控及对单粒子的散射研究,对于两个或多个各向同性多层球粒子以及手征球形粒子与有形波束的相互作用仍然是国际上比较新颖的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经典电磁学理论研究了聚集各向同性介质球、各向同性分层球及手
随着无线网络中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节点被赋予智能自主功能以决策其通信行为。在智能无线网络中,网络节点将本能地展示出自私行为而非无私的合作行为。例如,当以牺牲自己有限的资源为代价来转发其它节点的数据包时,网络节点期望满足其个人的目标,也就是最大化其传输速率或者最小化其资源的消耗。基于此,将由展示出自私行为的网络节点所组成的无线网络称为自私无线网络。在该网络场景中,网络节点的自私行为,被称为“节点自私
全球范围内爆炸式的移动业务量和移动设备数目的增长对无线网络运营商提出新的挑战。为应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洪流,在当前网络部署更大密度的网络节点可实现更高的频谱复用效率,已被学术界和企业界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网络节点的不规则部署将无可避免地造成小区间干扰强度的增大;在这种干扰受限系统中,小区边缘用户受到的干扰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异构小区间的干扰问题已成为提升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的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存储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积累的多媒体数据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趋势,全球已进入多媒体大数据时代。这些庞大的多媒体数据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随着多媒体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如何对其进行高效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基于哈希学习的最近邻搜索技术具有索引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小等优
本论文针对风驱时变海面电磁散射领域相关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重点讨论分析了海面非线性作用、运动舰船产生的开尔文尾迹以及不同种类不同起源的海洋油膜对海面极化电磁散射及多普勒特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在海面风场观测、海面舰船监测与识别、海洋油污监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将锥形入射波引入到小斜率近似模型中并和严格的数值方法矩量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锥形波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民用和军事领域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项安全技术的应用基础是加密技术,而加密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密钥管理。因此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中,密钥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之前,其相关部署信息是无法预知的。为了解决该问题,人们提出了密钥预分发方案。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和限制,密钥预分发
闪速存储(又称为闪存)系统由于具有低能耗、良好可靠性和较高存储容量等优点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易失存储技术。然而,随着MLC型闪存芯片存储容量的不断增长和封装尺寸的不断缩小,读/写干扰、电荷泄漏、单元间干扰和数据保持噪声等问题使得闪存中所存储的数据遭到损坏,从而导致闪速存储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差错控制编码技术为解决大容量高可靠闪速存储器所面临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而RS码和BCH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