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之源。人的一生都在消费,从微观经济学视角来看,个人的消费行为可以看作年龄的函数,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社会消费的变化。根据需求和供给均衡的理论出发,由千千万万个人组成的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决定了社会供给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着社会产业结构的演变。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根据7%的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虽然国家出台了“延迟退休”、“二胎政策”等,缓解“人口红利”的消失,但是接下来大规模、快速的老龄化过程将不可避免。首先,国内外学者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变动一方面因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消费数量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导致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变化;另一方面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生产要素和效率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结构的调整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正是基于市场的导向行为,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会导致市场价格机制的改变,而市场价格机制又会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从而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带来与老年人相关产业需求规模和结构的的改变。区域间的消费偏好、文化以及资源优势等,也可能造成人口年龄结构相同,消费结构不同从而造成产业结构不同。利用1990-2015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1)从东、中、西部区域来看,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对区域消费中非食品支出的影响趋势与全国总体一致。(2)通过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支出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老年抚养比的增加有利于居住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对消费支出中的食品支出的影响显著为负;少儿抚养比增加对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为负。(3)消费支出中非食品支出占比与老年抚养比的交叉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正。由于东、中部地区各方面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快于西部地区,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存在的“漏出效应”,使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西部产业结构高级化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4)消费支出中非食品支出占比与少儿抚养比的交叉项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为负。分区域少儿抚养比的增加和净出生率相关,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少儿抚养比关系到未来我国劳动力的供给以及这些劳动力的消费能力。最后,本文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各地区根据实际年龄结构特征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各地区劳动力市场引入政策提升国民收入、推动消费型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