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1978-1986)小说处女作观察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女作是作家走进文学大门的第一步。文章通过梳理1978—1986作家小说处女作,考查这一时期小说处女作的文学特质,发现小说处女作有原始性、自传性和逸出主流话语的文学特征。青年作家的小说处女作是时代的“宽松”与“控制”的产物,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处女作开始从公共叙事走向个人生活经验,青年作家群体的“专业”性逐渐增强,作家们的小说观也由最初的激情反叛到充满创新欲望。另一方面,青年作家发表处女作是步入作品的发表无法回避时代风潮的干扰,发表作品也意味着主流文学界对初出茅庐的他们的肯定与接纳,然而,这些改变不了1978—1986这一阶段的小说处女作是被规训的青春创作。透过处女作作品,发掘小说处女作是作家风格的某种端倪,是作家个人风格的胎记。众多的青年作家在创作时自觉地语言追求对未来语言的开拓有重大意义,语言的开拓意味着话语的富饶。通过对新时期(1978—1986)小说处女作的返观与重审考察小说处女作的文学意义,寻找它的不足,发掘它在文学流派的开启、文学思潮的形成和转换中的意义,同时也为当代青年作家的创作提供某种启示。重新发掘处女作的意义,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对立体看待作家创作历程,探寻小说处女作对文学思潮的形成和转换以及文学流派的开启有一定意义。文学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作家和作品构成的历史,在关注作家的成名作、代表作的文学价值之际,回望作家们的处女作,亦会使作家与文学研究更加立体,更加鲜活。
其他文献
创业意识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诱因,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可能,也为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较好的资源和支持路径。文章基于现代学徒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呆板,英语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要扭转这一情况,就需要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打造更具生动性与互动性的活力课堂。笔者认为在
<正>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建校之初,我们便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立足点,把以"学"为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努力建
金工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训课,是学生进入社会前为数不多的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但是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生产的问题。许多学校为了实习安全把金工实习变成了体验课。此文对
贺希格巴图是近代蒙古族著名诗人,“独贵龙”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贺希格巴图出生在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父亲是哈达斤氏族的一名普通牧民。贺希格巴图为家中次子。贺希格巴图从
申廷銮是一位清代前期的陕西籍诗人,由其传世作品可推断其生活年代主要在康熙至雍正年间。现今有两种诗集传世,一为抄本《申质堂夫子全稿》,一为刻本《申质堂先生诗集》,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