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女作是作家走进文学大门的第一步。文章通过梳理1978—1986作家小说处女作,考查这一时期小说处女作的文学特质,发现小说处女作有原始性、自传性和逸出主流话语的文学特征。青年作家的小说处女作是时代的“宽松”与“控制”的产物,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处女作开始从公共叙事走向个人生活经验,青年作家群体的“专业”性逐渐增强,作家们的小说观也由最初的激情反叛到充满创新欲望。另一方面,青年作家发表处女作是步入作品的发表无法回避时代风潮的干扰,发表作品也意味着主流文学界对初出茅庐的他们的肯定与接纳,然而,这些改变不了1978—1986这一阶段的小说处女作是被规训的青春创作。透过处女作作品,发掘小说处女作是作家风格的某种端倪,是作家个人风格的胎记。众多的青年作家在创作时自觉地语言追求对未来语言的开拓有重大意义,语言的开拓意味着话语的富饶。通过对新时期(1978—1986)小说处女作的返观与重审考察小说处女作的文学意义,寻找它的不足,发掘它在文学流派的开启、文学思潮的形成和转换中的意义,同时也为当代青年作家的创作提供某种启示。重新发掘处女作的意义,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对立体看待作家创作历程,探寻小说处女作对文学思潮的形成和转换以及文学流派的开启有一定意义。文学的历史也是由一个个作家和作品构成的历史,在关注作家的成名作、代表作的文学价值之际,回望作家们的处女作,亦会使作家与文学研究更加立体,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