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器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最常见的出土器物,它的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和功能,对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面貌有着重要的作用。骆驼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太湖流域西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史前遗址。其相当于马家浜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独具特色平底釜,它不同于太湖东部的马家浜文化遗址的圜底釜。对于骆驼墩文化遗存的研究可以填补太湖西部马家浜文化的空缺,而对该遗址出土的石器的研究,能更好的了解当时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文化面貌。本文选取骆驼墩遗址的43件石器为研究对象,它们包括3件石斧、15件石钺、17件锛形器、8件凿形器。首先,对石器做肉眼观察,按原大测绘和计量,鉴别岩性;然后对各类石器的细部进行命名,对每一件石器进行细部描述,并且讨论它们的制作方法和使用功能;最后,结合形态分析,对四类石器分别进行类型分析。石斧和石钺作为斧形器主要采用一字法装柄使用。根据横断面形态的不同,将3件石斧分为扁圆斧和扁方斧两类。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2件扁圆斧岩性为花岗岩和绿辉岩,可用于劈砍树木,1件扁方斧岩性为硬砂岩,可作为石楔,用于制作板材。这些充分说明了石器形态与使用功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15件石钺的岩性以板岩、角岩为主,还有硬度较大的砂岩、花岗岩和角长石。根据侧边形态差异,石钺可分为直边钺、弧边钺和凹边钺3类。根据宽厚比值差异,弧边钺又可分为若干型。石钺形态类型的多样,反映了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各类石钺刃面更新次数有多有少,说明了其使用频率不一或损伤位置程度不一,以及作业对象不同。锛形器的岩性以板岩和角岩为主,数量上和类型上最为丰富,是四类石器中用途最广、功能最多的器物。根据正面形态的不同,首先将17件石锛分为梯形锛和矩形锛两类。然后根据石锛正面形态,矩形锛又可分为直面、弧面、有脊3型。大部分锛形器的刃面更新次数较多,说明使用频率高。它在形态、装柄方法、使用功能方面都具有多样性。既有采用T字法装柄用于劈砍,也有采用一字法装柄,当做石刀来屠宰加工动物骨骼。还有的作为手持使用的錾具,以及被当作凿和楔来使用。8件凿形器在形制上与锛类似,其岩性也以板岩和角岩为主。首先根据其正面形态差异,它们可分为直面和弧面凿两类。再根据其长宽比值,将两类凿形器分为若干型。相对于锛来说,凿的数量和类型较少。从功能上看,除了作为凿,也有被当作锛形器,采用T字法装柄使用。这说明石锛和石凿在功能上存在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