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以及国际地位。德国历史上一些科学教育创新,催生了科技。中国与德国文化相差较大,在近几十年的文化发展中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综合能力的巨大影响,德国高质量的科学教育也引起一些课程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对中德两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对中德两国现行的小学自然科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确是必要并有意义的。本文对中德两国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标准的研究背景及历史进程做一些简洁的梳理,从中分析总结出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发展演进的影响因素及特点的差异性,得出如下结论:课程基本理念方面,两国稍有分别但大致相似,体现在两国因社会背景不同,导致理念实施基础各有侧重。但围绕科学的四个层面,培养科学态度与强调科学探究的精神、主动联系社会生活的问题上,两国的理念大致相同。课程目标方面,两国课标宏观总目标都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课标更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而中国的课标则较为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两国都不约而同的认为科学知识应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课程内容方面,两国都涉及物质、地球、生命、科学技术四大领域的内容。但对每个年龄阶段该的学习内容划分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内容划分更为细致,条目具体,而北威州更为概括,常以主题形式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内容。课程实施建议及评价方面,中国将其单独列出,从教材编制者、教师、学校三大方面分别列举不同实施建议与评价,比较有针对性且内容详实。北威州则主要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评价建议,列举“应用示例”具体教学、实际操作方法和要求。比较发现,中德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异同。对于这些共性与差异性的研究,将逐步完善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带来如下启示:科学课列入核心课程范围,贯穿小学学习始末;优化科学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内容的衔接;培养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加强个性化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