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它的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l介导。c-Mpl与TPO结合后,c-Mpl形成同源二聚体,激活JAK/STAT、Shc/Ras/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包括刺激正常造血祖细胞的增值分化,巨核细胞成熟和血小板的产生等,因而c-Mpl的研究对于在临床上治疗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以在人体巨核细胞白血病株Dami细胞中发现的一个在c-mpl胞外段近膜区的胞外细胞因子受体同源结构域CRM2区中缺失了72bp(c-Mpl-del72)的自发突变为研究对象。该缺失突变与CRM2中的保守氨基酸WSXWS相距12个氨基酸,造成胞外区缺失24个氨基酸,但未引起c-mpl基因编码序列读码框的改变。本文成功构建了表达野生型c—Mpl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pl—ful以及表达缺失24个氨基酸的c-Mp-del的pEGFP-N1/mpl-del,将两个载体分别成功的转入了NIH3T3细胞中,通过G418筛选得到了可以表达c-Mp-wt以及c-Mpl-del72蛋白的稳定表达细胞系。通过对上述细胞系的研究,发现c-Mp—wt以及c-Mpl-del72在细胞上的表达有着显著差异,且在诱导细胞多核化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另外本文利用.BiFC-双分子荧光互作系统,分别构建了可以表达野生型c-Mp-wt胞外段和突变c-Mpl-del72胞外段的pBiFC—VN173/mpl-ful,pBiFC-VN173/mpl—del72,以及表达TPO的pHA—vc155/TP。将pBiFC-VN173/mpl-ful和pHA—vc155/TPO以及pHA—vc155/TPO pBiFC-VN173/mpl-del72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BiFC研究野生型c-Mpl和突变型c-Mpl与TPO相互作用的强弱。本研究发现的c-Mpl-del72是在人巨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Dami中c-Mpl异常表达的首次报道。本文对这一新型突变的功能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了解c-Mpl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