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内骨组织的改建、再生过程,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相互协调作用的过程,是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相互协调完成的。血管生成是骨改建和骨再生的关键因素。关键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参与血管生成和骨生成。PTK787是一种强有力的VEGFR抑制剂,对VEGFR有高度特异性,阻断VEGF/VEGFR信号传导途径。本研究通过利用微渗透泵将VEGFR抑制剂PTK787早期持续恒速灌注到大鼠颅顶骨标准骨缺损模型中,探讨PTK787通过抑制VEGFR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和骨改建的影响及可能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方法:32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在颅顶骨双侧上建立对称的直径5毫米的标准骨缺损模型,右侧骨缺损区(实验侧)通过微渗透泵以1μl/h的泵速持续7天灌注13.125mg的PTK787,左侧骨缺损区(对照侧)灌注不含PTK787的溶剂(5%DMSO+1%Tween80+94%蒸馏水)。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3天、7天、14天及28天予以处死。分别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和特殊染色技术(TRAP染色)检测骨缺损区与成骨活性相关的BMP-2、TGF-β1的表达情况及积分光密度值(IOD)、与破骨活性相关的RANKL和TRAP的表达情况及IOD值,并进行半定量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对各指标的积分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术后3天和7天BMP-2、TGF-β1及RANKL的阳性表达量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4天时,TGF-β1的阳性表达量及破骨细胞活性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并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28天时,对照组的破骨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实验组,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14天及28天时,实验组的RANKL积分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骨缺损区导入VEGFR抑制剂PTK787能参与调节骨生长因子活性和破骨细胞活性。结果证实了PTK787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活性与破骨细胞活性,进而影响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新骨形成以及骨改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