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粕替代鱼粉在水产饲料生产中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由于豆粕中氨基酸不平衡和抗营养因子的存在,豆粕高水平或完全替代鱼粉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豆粕替代鱼粉的效果,在饲料中添加饲料添加剂是可行的方式。丁酸甘油酯是一种丁酸酯衍生物,在维持肠胃健康和提高动物生长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丁酸甘油酯参与动物的肠道粘膜防御、炎症反应、抗氧化、细胞生长分化以及肠道免疫调节。因此,饲料中添加丁酸甘油酯在动物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黑鲷是中国养殖鱼类中一种名贵商品鱼,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该试验以黑鲷作为研究对象,以高豆粕的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水平的丁酸甘油酯为研究内容,研究主要结果归纳如下:1.该实验旨在研究在高豆粕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的效果。设计了七组试验饲料,包括PC(positive control)(456 g kg-1鱼粉,120 g kg-1豆粕),NC(negative control)(209 g kg-1鱼粉,450 g kg-1豆粕),和分别添加0.5,1,2,4,8g TB每千克NC饲料组成的TB饲料。最终,饲喂PC饲料的鱼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其他饲料处理组。饲喂NC饲料的鱼生长最低,添加TB的饲料组随着TB添加量的增加,对黑鲷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加,而2g TB kg-1后有下降的趋势。不同饲料处理之间的饲料利用率无显著差异,饲喂PC饲料的鱼与饲喂高豆粕的饲料的鱼相比导致更高的磷排放。研究表明,添加TB能提高肠道蛋白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此外,组织学观察和目的基因的荧光定量均证实,饲喂NC饲料的鱼出现了多种肠道炎症症状。饲料中添加TB可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上调Gpr41、CLDM基因的表达,下调IL-1、TNF1,Cas3基因的表达。2.该试验旨在研究在黑鲷幼鱼高豆粕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混合丁酸甘油酯(MB)的效果。MB由一丁酸甘油酯(340g·kg)、二丁酸甘油酯(190g·kg-1)和三丁酸甘油酯(30g·kg-)组成。六种试验饲料中均含有199g·kg1的鱼粉和450g·kg1的豆粕,并按0、2、4、6、8和16g·kg-1的水平逐步添加MB。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MB水平的提高,鱼体增重和特定生长速率先增加,但在添加量超过6 g·kg-1”水平之后,生长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MB提高了肠道蛋白酶活性,但对肠道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基础饲料的鱼小肠绒毛高度降低,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消化吸收表面积减少,而饲喂添加量MB4,MB6,MB8和MB16饲料的鱼表现出较好的肠道完整性,有较大的吸收和消化上皮表面积。饲料中添加MB后还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黑鲷幼鱼的抗氧化能力(P<0.05)。3.该试验旨在比较PC(高鱼粉-低豆粕)组,高豆粕饲料中分别添加MB,TB和微胶囊化丁酸钠(MSB)四种类型饲料的效果。在高豆粕饲料中分别添加MB,TB和MSB的最适量4.98,2.24和2.40g kg-1,并与PC组比较。结果表明,黑鲷幼鱼在所有饲料处理中具有相似的生长性能。透射电镜观察到所有处理组的肠道表面具有长而密集的刷状缘和紧密连接;然而,TB和MSB饲料组表现出高度的上皮细胞空泡化。4.该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了添加PC,MB,TB和MSB的饲料对黑鲷幼鱼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饲料处理组的黑鲷幼鱼肠道微生物群的OTU和a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变形杆菌门、蓝藻门、放线菌门、硬杆菌门和酸杆菌门是黑鲷肠道的优势菌种,与其他饲料处理组相比,MB组的变形杆菌门丰度最低,蓝藻门丰度最高。综上所述,在高豆粕饲料中加入丁酸甘油酯可以改善黑鲷幼鱼的生长性能,维持健康的肠道形态,增强抗氧化能力。此外,在黑鲷幼鱼高豆粕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丁酸甘油酯对其生长性能有高鱼粉饲料相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