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18世纪是英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英国社会各个领域都经历了深刻变革,两性关系自然也不例外。虽然,16-18世纪的英国仍是男权社会,女性的隶属地位不可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当时英国宽松的社会环境,人们两性观念的变革以及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两性关系不断和谐发展。剑桥大学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就曾说过“……如果仔细阅读学者们到英国旅行的文学作品,我们就会发现至少从16世纪开始他们就为英国女性所享有的极大自由并被丈夫充满感情地对待而惊叹不已”(1)。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对16-18世纪英国两性关系状况进行分析论述,以期能为当今社会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除前言和结语外,本文将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16-18世纪英国两性关系变革的表现。本章先对英国的家庭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小型核心家庭是英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英国传统社会主要通过包办婚姻形成核心家庭。包办婚姻表面上是为了维护父系家族的利益,实际上却是为了确保女性的隶属地位。然后,通过都铎玛丽两次婚姻经历揭示英国女性在婚姻体制和家庭生活中隶属地位的表现。这根本上是由当时英国男性性别优势的两性观念导致的。16-18世纪英国婚姻体制的变革最能体现当时英国两性关系的变革。这主要有英国民众结婚年龄普遍上升;英国父母较早将婚姻的自主选择权交还给子女;婚姻的目的不再是扩大父系家族的利益而是为了寻找情感上能产生共鸣的伴侣这三方面的表现。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从宗教改革和早期工业革命分析16-18世纪英国两性关系变革的原因。宗教改革使婚姻宗教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时无论是新教徒还是天主教徒,他们都宣扬两性和谐的婚姻观念。虽然他们对夫妻通奸的惩罚仍采用双重标准,但他们不再强调妻子服从丈夫的义务,这对当时英国的两性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期工业革命对英国两性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女性经济地位的变革之中。虽然一些学者认为中世纪是英国女性的“黄金时期”,这一观念也曾受到西方学者们的吹捧,不过,由于缺乏相关史料的有力支持,这一观念并没有得到传承和发展。虽然早期工业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女性在工作领域内的不利地位,但其却改变了英国女性在“家庭经济”环境条件下同时从事多种劳动的状况并给她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遇。当时英国的同业行会也会采取了一些保护女性工作权利的措施。英国地方政府也开始对女性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早期工业革命使英国女性逐渐摆脱家庭的束缚,她们开始进入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她们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上的独立。第四部分是运用和平学理论对16-18世纪英国两性关系的变革进行理论分析。本章先用约翰·加尔通的“暴力理论”对16-18世纪英国社会存在的两性冲突进行分析,父权制社会两性社会权利分配不公,文化准则对两性实行双重标准以及两性不同的社会性别认知是16-18世纪英国两性冲突的根源。和平学学者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化解冲突,使冲突双方由破坏性关系向合作性关系转化或将其冲突转化。16-18世纪英国的阶级界限并不严格,人们可以通过积累财富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此时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极为盛行,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始觉醒,这为英国两性关系的重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