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深松土壤扰动行为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深松能够有效的改善农田土壤的耕层结构,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本文针对深松耕土壤扰动机理不明的问题,综合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土槽试验、离散元仿真等方法,研究了深松部件与土壤的互作用机理,探明了深松机关键结构参数对土壤扰动行为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深松耕土壤的扰动机理,优化深松机结构参数、提高深松作业质量提供依据。1、土壤参数测定与边界模型构建。为建立准确的离散元仿真模型,测定了试验用土(塿土)的质地、含水率等物理特性参数,并构建了不同结构参数深松铲及土壤颗粒的边界模型。2、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深松土壤扰动机理研究。以箭形深松铲为对象,在分析深松铲-土壤系统互作用过程的基础上,应用高速摄影技术、离散元方法,结合土槽试验分析了深松土壤的扰动机理。结果表明:1)土壤的扰动范围随其与深松铲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不同位置土壤的扰动范围由大到小为浅层、中层、深层;2)土壤的运动速度随其与深松铲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不同深度土壤颗粒的运动速度在x、y、z方向上存在较大差异;3)仿真与试验获取的土壤扰动截面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土壤蓬松度、土壤扰动系数、地表土壤纵向堆积角度仿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分别为13.21%、17.38%、9.42%。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深松铲间土壤运动行为分析。在分析双铲协同作用对土壤扰动过程影响的基础上,应用土槽试验与离散元方法,研究了深松铲间土壤的扰动行为。结果表明:1)土壤的横向、纵向扰动范围随土壤与深松铲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2)不同位置土壤颗粒的受力及运动速度随其与深松铲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3)仿真与试验获取的土壤扰动截面轮廓形状基本吻合,土壤蓬松度、土壤扰动系数仿真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分别为14.45%与12.06%。4、深松机关键结构参数对土壤扰动行为的影响。研究了铲形、入土角、铲距对土壤扰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铲形分别为箭形、凿形、翼形时,土壤颗粒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及扰动宽度由大到小为翼形、箭形、凿形,平均运动速度由大到小为箭形、凿形、翼形的规律;2)当入土角分别为18°、23°、28°时,土壤颗粒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差异较小,平均运动速度与扰动宽度随入土角的增大而增加;3)当铲距分别为300、400、500 mm时,土壤颗粒受到的平均作用力随铲距增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平均运动速度随铲距的变化差异较大,扰动宽度随铲距的增大而增加,土壤在地表的堆积高度随铲距的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以美国为例,美国自1980年以来,人均牛肉汉堡包的消费量始终占到全部牛肉消费量的40%,这样就给能够提供更为健康的脂肪酸构成的汉堡包生产商提供了机会,也增加了产品的市场附加值。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更好地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开辟了制度新河,是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的新制度、新措施。本文结合具体实务案例,结合我国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制度出台的背景,主要围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背景下,有关单位查询后能否适用、如何适用以及犯罪记录封存后是否等同于犯罪记录消灭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能规范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今后办案实践中的运用,以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犯
<正>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小组,正在为重新编辑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作准备工作。新版《自然辩证法》将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新国际版(简称《MEGA》)的第Ⅰ部分第26卷,预计于八十年代中期问世。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商业银行为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大都在推行以房地产抵押为主的抵押贷款。目前,国内房地产在实践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如抵押手续不规范、抵押评估不科学、
简要叙述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定管线点坐标和高程 ,利用数据存贮功能与计算机连接传输数据 ,确保采集精度和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工作效率的分析
就国石的评选,阐述了我国新疆和田玉作为当之无愧的国石的理由,即:新疆和田出产的玉(透闪石--阳起石质)因具有最早的开发利用历史、优异的物理性质、博大精粹的玉文化、广阔
本文介绍了卵巢早衰概念、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极其危害。分析了中医对卵巢早衰的认识,并提出了卵巢早衰的针灸治疗方案。
<正> 王船山在历史观中使用的范畴,继承了我国古代哲学唯物论思想传统,并有所创新。他在历史观中使用的范畴相当庞杂,而且概念的规定性也不那么精确,外延和内涵时常有变化,有些范畴还包含着一些唯心主义杂质和神秘化的倾向。例如,对于“天”这一范畴的理解,歧义就很多,有“天之天”、“物之天”、“民之天”等等。有时王船山还把不同性质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混杂在一起,如说“气”有什么“善气”、“恶气”之分。这就增加了对其正确理
<正> 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笔者的主要观点是: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出发,从这种关系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即作为主体的社会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关系出发,来探讨认识的源泉。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对人的作用,二是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作用。前者是认识起源的自然基础;后者则是认识起源的社会实践基础。它们构成了
<正>"十三五"时期,会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会计改革任务艰巨而繁重,会计的服务对象、服务领域、工作职能、技术手段、管理体制和机制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升级。《会计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