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中的零翻译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zhong9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大趋势的形成,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和频繁。口译,作为连接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纽带,在国际交流中越发显出它的重要作用。它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传递语言信息的活动,更是一种沟通不同文化之间内涵的交际行为,并且在推动文化间的相互了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零翻译,作为一种新型的翻译策略,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就翻译而言,零翻译能把某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其本来面目的形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并且为后一种文化及语言带来了全新的成分。零翻译的翻译策略也将不可译转化为可译,使得翻译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口译中的零翻译,不仅帮人们解决了交际活动中双方的文化障碍问题,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口译中的零翻译现象,借助于零翻译理论的现有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口译中的文化因素,引出文化因素在口译的零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意在强调在口译过程中运用零翻译的翻译策略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影响。  尽管零翻译具有省时、省力、省空间等优点,并且有助于人们对源语的直接接触、学习和掌握,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翻译手段或策略都不是万能的,译者必须遵循它相应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合理使用零翻译,把它更好地运用于我们的翻译实践活动中,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
其他文献
奈保尔,当代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奈保尔出生于特立尼达一个普通的印度移民家庭,后赴牛津大学深造,并在英国定居和写作。复杂的文化背景为奈保尔
本文以冯小刚的八部喜剧电影为研究素材,以模因论为指导,并结合乖讹消解论分析了冯小刚喜剧电影中幽默话语的幽默机制,幽默语言模因的特点和传播模式,以及为何电影中的某些语
多丽丝·莱辛被称作当代英国文坛最富盛名的作家,她是二○○七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作为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一直被国内外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最具才华的卓越人物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作家之一。他具有三重身份:首先,他是英国杰出的文学家和批评家,在牛津大学担任英国文
伊恩·麦克尤恩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英国文坛上公认的“国民作家”。自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1975)问世,他就备受评论
中空光束因为其可用于控制微观粒子而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1].2003年,cai等[2]嘬早给出了中空高斯光束的数学定义及其传播特性的数值研究.随后人们展开对这种光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