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颗粒燃烧过程中影响PM2.5微细颗粒物形成的破碎机理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空气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大气污染物中微细颗粒物对人类的危害极大,煤燃烧及石油化工燃烧是微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煤燃烧过程中微细颗粒物的生成原理成为从根源上治理微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环节。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如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比表面积的变化等,随着含碳物质的燃烧发生破碎,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很难进行热态的直接观察,现在的研究基本都以实验为主,对于热态实验较难对煤颗粒燃烧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基本都是从燃烧产物反推燃烧过程,加之燃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反应的时间短暂,更加剧了研究的难度。本文以煤颗粒热解阶段挥发分析出过程中热应力及膨胀应力作用于煤颗粒的材料本身产生的破碎为研究重点,不考虑挥发分析出过程中及析出后的燃烧情况,可看做是在惰性气体中进行。模型是在总结早前研究的基础结合新的计算方式建立的,模型的可靠性较高,对比相关的实验验证也能证明计算方式的正确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Dacombe等人及吴正舜等人所建立的燃烧破碎模型的优化处理,改进了对于破碎程度的表征方式:以碎片的质量与煤颗粒初始质量比率作为衡量破碎程度的标准;以及通过全新的网格划分方式即以同心圆方式划分网格,模拟的破碎过程是从外向内依次按圆环形式逐步进行,更加符合实际燃烧过程中的情况。通过模拟发现:影响煤颗粒一次破碎的主要因素是:煤颗粒粒径、挥发分浓度、燃烧温度以及煤颗粒的孔隙率。煤颗粒的粒径是影响煤颗粒破碎的最重要的影响因子,粒径对破碎结果的主要影响作用是膨胀应力作用于煤颗粒上的距离与反应的比表面积,粒径越小,相同膨胀应力产生的压强越大,破碎效果越明显。挥发分对破碎的影响效果仅次于粒径,挥发分含量越大,热解析出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应力越大,同时,气态的挥发分与固态的煤焦壁脱离产生了更大的孔隙率,又进一步降低了煤颗粒本身的屈服强度。膨胀应力较大,屈服强度降低,使破碎更容易产生。温度对破碎的影响效果体现在热应力及温度梯度方面,炉膛温度越高,起始阶段温度梯度越大;同时,挥发分析出速度越快,膨胀应力越大,从而使破碎发生。孔隙率对破碎的影响较小,主要作用表现孔隙率的变化改变了煤颗粒的材料应力,另一方面孔隙率越大影响挥发分的析出速度。孔隙率越大,热解阶段挥发分析出越容易,煤颗粒的屈服强度越低,使破碎率程度更高。
其他文献
<正>肺叶切除术后乳糜胸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1-2]。乳糜流量少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流量大者需手术治疗。再手术病例多选择原手术切口,给患者在愈合中带来了较大的新的创伤。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召开的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全会决议明确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
临床上有许多情况,如外科手术和危重病救治过程中,均要求进行气道管理。而全麻死亡病例中约有30%因插管困难引起(尤其是基层医院),麻醉诱导期间插管困难发生率约为1%~4%.通常认
发展民办幼儿教育必须要依靠稳定的师资,但目前民办幼儿教师流动比较大,缺少稳定性。本文就民办幼儿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便了解影响民办幼儿教师
<正>一、独自游戏的界定与分类(一)独自游戏的界定"独自游戏"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1932年帕顿对团体环境背景下幼儿社会关系发展的经典性研究。当时其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教室中
研究聚合物驱的生产变化规律对其工业化推广应用意义重大。该文对聚合物驱无因次产液、无因次产油和含水变化作了定义,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聚合物驱无因次产油的变化及其影响因
文章认为,红色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廉政教育资源,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加强廉政教育的宝贵财富,其体现出来的信仰观,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党性原则;体现出来的群众观,有助于增强党员
研究了采用氧化锌晶须改善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胶的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在胎面胶配方中加入 3份左右氧化锌晶须 ,可使硫化胶的磨耗量减小约 2 3 %。 14 5SR12LT规格样胎
本文对黑人英语的口语特点进行了探究与分析,研究了归化与异化策略在黑人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文中设计了以DSP28335为控制核心的风光互补智能发电控制系统。分析了前级DC/DC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运用了基于改进扰动法的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来实现风光互补系统最大功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