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垃圾治理愈显乏力,这对构建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造成了严重阻碍。而多年的国内外垃圾治理实践经验表明,垃圾治理的关键不仅是垃圾的末端处理,更重要的是源头的垃圾分类。其中,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效果。2019年6月,我国公布了第一批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其中既涵盖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包括邯郸市等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不仅缺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而且在居民素质水平、监督机制、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相较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有一定差距,因此这些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难度更大。本文首先以行为和意愿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个人基本特征、个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情景因素五个维度构建了邯郸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以邯郸市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交叉列联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剔除对居民垃圾分类意愿不显著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邯郸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个人基本特征中,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其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越强,居所环境和条件越差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越低;(2)在个人态度中,居民环境价值观和垃圾分类支付意愿的提升能够提高其生活垃圾分类意愿;(3)在主观规范中,行政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完善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4)在知觉行为控制中,居民垃圾分类标准认知和效益认知的加深能够提高其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居民的认知度越高,垃圾分类意愿越强;(5)在情景因素中,加大对政策宣传的力度能够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宣传的渠道和机制越丰富,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行为越容易接受。同时,依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意识教育、监督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宣传四个层面,对提升邯郸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提出了针对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