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项目的功能、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项目管理绩效的持续改善是实现项目功能与质量的关键。目前,对工程项目绩效的考虑多基于项目治理理论中正式制度的设置。然而,实践中一些项目的合同虽然较为完备,却出现了项目管理绩效不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现象。显然,项目治理水平影响项目管理绩效的结论在上述实践中出现了悖论,由此引致项目治理理论的“范式紧张”。究其原因,项目根植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它不仅是临时性契约组织更是临时性社会网络组织,强调以社会网络为特征的非正式的关系治理。信任作为关系状态的核心要素开始受到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者的关注,项目管理绩效的改善越来越依赖于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相互信任。然而,在现有研究中信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路径仍然是一个“黑箱”,解释力尚显不足。只有明确信任对工程管理绩效的作用机理,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对项目绩效改善的推动作用。在对已有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信任、合作、项目管理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北京、天津、长沙、武汉、深圳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29份。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本数据对测度模型进行了信度、效度分析,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提出的信任、合作、项目管理绩效关系之间的概念模型是可以接受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2)信任是影响项目组织中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重要因素,但不同类型的信任的影响力并不相同。基于诚信的信任与基于能力的信任对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作用显著,而基于与制度的信任与合作和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显著。此外,基于诚信的信任比基于能力的信任对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更大。(3)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具有正向影响关系,且合作是信任作用于项目管理绩效的部分中介变量。本文首次引入合作作为信任与项目管理绩效的中介环节,系统探讨信任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揭示信任之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的“黑箱”。此外,对不同维度的信任对项目管理绩效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上的必要论证,并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维度的信任、合作与项目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夯实信任促进项目管理绩效的研究体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信任促进项目管理绩效的保障机制,可以指导发包人与承包人有针对性的培养双方间的信任,进而促进二者的合作关系,扭转当今承发包双方敌对局面,丰富工程项目绩效改善的方法与手段,为进一步改善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