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投债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其累积的潜在风险日益加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现象。虽然影响城投债规模扩张的因素很多,但无论是城投债发行或者是债务偿还,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就是说,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将对该地区城投债规模产生较大影响。而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金融发展水平对城投债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首先回顾和梳理了相关文献,发现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外部融资约束越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越容易发行债券。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与城投债间的关系,结合金融发展相关理论和城投债相关理论,发现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对城投公司融资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增强了该地区城投公司的融资能力,从而促进了城投债发行。阐明了金融发展将通过增强融资可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与融资渠道多元化等三个方面对城投债规模产生影响。然后本文对当前我国各区域金融发展和城投债状况进行了现状及关联性分析,发现不同区域金融发展与城投债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接着本文建立了适当的实证模型进行了分析,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城投债规模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并对产生区域异质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样本主要是全国130个地级市所在地区城投公司发行的城投债规模,实证结果发现,全样本下金融发展和城投债规模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城投债的承载能力就越大,该地区城投公司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就越小,越容易发债融资,债务规模相对较大。分区域实证结果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和城投债规模之间都呈现正相关关系,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城投债的承载能力就越大,城投债规模也相对较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都会缓解城投公司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促进城投债规模的增长,但增长系数存在一定差异。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每增长1%,城投债规模将会增长1.897%;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每增长1%,城投债规模将会增长0.150%;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每增长1%,城投债规模将会增长0.0931%。这说明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其对城投债规模的承载能力不同,不同地区城投公司面临的融资环境也不尽相同,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城投债的承载能力较大,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城投债的承载能力较弱。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融资环境较好,金融市场较为发达,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较强,融资平台可以通过更多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导致债务规模逐渐增长。而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较大,发债融资较为困难,债务融资压力较大,较难在金融市场上寻找到化解债务负担的金融渠道,不利于债务的可持续性,导致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城投债的承载能力较弱。进一步讨论中发现,金融发展对城投债规模的影响效果与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相较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城投债的承载能力更大,所以对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警惕债务规模扩张产生的债务风险。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增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城投债规模的承载能力,防范金融发展落后地区城投债规模扩大可能会引发的债务风险,对债务风险防控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