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灾荒救济法制研究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bgt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政在我国历史悠久,是封建时期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研究荒政史和荒政制度的著作有很多,但迄今为止专门研究荒政制度中的法律制度的学术成果寥寥无几。笔者认为对保障各项赈灾救荒措施得以施行的灾荒救济法制,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清代灾荒救济法制,之所以选择清代进行研究,概因清代是历代王朝中灾荒救济立法成果最丰富、内容最详备的朝代。清代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继承了以往各朝代的荒政立法成就并有所发展,研究清代即可窥见整个中国封建时代荒政立法的特征和面貌。可以说清代各项救灾措施乃至防灾减灾设施的使用管理皆有法可依,如遇灾荒,各级政府和官员仅需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事项展开救灾活动即可。清代灾荒救济法制不仅立法成就高,且在指导清政府的救灾实践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另外一个研究原因是清代乃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其灾荒救济法律体系中应有一些积极有益的成分,有一些反映救灾客观规律的内容,这些对于仍在遭受灾害侵袭、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救灾法的我们而言仍有借鉴意义。而对于这个领域的法律制度,以往无论是经济史学者还是法制史学者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既少且浅。笔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整理研究,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文研究对象是清代灾荒救济法律体系及其实效,文章结构分为导言、正文、余论三部分。导言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荒政的概念以及本文的研究对象——清代灾荒救济法制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阐述进行本文研究的必要。理论意义即尚未有人从法律史的角度研究清代灾荒救济法制,本文希望弥补这个遗憾;现实意义即我国现在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救灾法,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清代救灾法,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第三部分是现有研究成果介绍,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荒政学著作《救荒活民书》以及近现代以来一些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影响力的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最后提出,已经有学者关注到了荒政中的法律制度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将深化此方面的研究。正文分为四章:一、灾荒救济法制概念、立法原因和目的。本章首先明确什么是灾荒救济法,其与类似概念如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的关系如何。其次考察灾荒救济立法之所以受到重视的原因和立法目的。二、灾荒救济法历史流变及清代灾荒特点与应对。本章简要叙述了我国传统荒政及灾荒救济立法的起源(春秋战国)、形成框架并初步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较为完备(唐宋)、继续发展达到鼎盛(明清)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归纳了清代灾荒的特点及其应对,引出下文。三、清代灾荒救济及御防法律体系。本部分将清代灾荒救济方面的法律规定整理归类为救灾法律体系和防灾减灾法律体系两大部分,然后以各个救灾程序、各项救灾措施和各种防灾减灾办法为分类标准将相关的法律进行了归类整理,指出清代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救灾法律体系。四、清代荒政书的作用及灾荒救济立法效果。本章首先考察了清代荒政书对于灾荒救济法律的影响和作用,然后在上一章整理归类的基础上具体考察清代灾荒救济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效,以清代中前期和末期各举一救灾实例加以说明法律执行的效果与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本章还考察了清代官方立法和民间救灾行为的关系以及民间救灾行为表现。余论参古酌今,讨论研究清代灾荒救济法制的现实意义,指出通过研究清代灾荒救济法制,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对确定新救灾法的立法原则和立法内容都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目的:华法林(warfarin)是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口服抗凝药,常以消旋混合物形式用于抗凝治疗。长久以来一直以其临床个体化用量差异较大、狭小的治疗范围和抗凝的过量而引发的严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1世纪全球市场的形成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调度是制造系统的基础,生产调度的优化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四国的中小企业在最近30年内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融资难这一全球性问题,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各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东盟四国根据
随着人类勘探开发天然气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根据气井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排水采气措施,才能使气井总的经济效益最大,就成为有水气井开发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