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恭维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将赞美归功于除说话人之外的其他人或物(通常是赞美他人的所有物、特征及技能)。目前,国内外关于老年人恭维语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中国老年人方言恭维语的实证探究则更少。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中国新晃地区13位老年人的日常语言,在Pomerantz与Herbert的恭维语及恭维应答语理论框架下对老年人恭维语及恭维应答语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频率与模式的角度分析恭维语以及从频率与策略的角度分析恭维应答语特征;恭维语及恭维应答特征的成因;恭维语及应答语特征对老年人语言实践、对与之沟通的人群的启示。基于研究语料发现:(1)686个话轮中恭维及应答的出现频率分别达到了66次和45次。老年人恭维及其回应总共占比16.1%,其中恭维语的比例是9.6%,恭维应答的比例是6.5%。老年人不仅较少去恭维他人还很少回应他人的恭维。(2)就恭维语类型而言,共有六种,分别是形容词修饰词(21%)、延长句尾词(14%)、肯定标记语(15%)、主观解释句(42%)、倒装句(3%)、借词(5%)。(3)就恭维语模式特征而言,本研究共出现三种模式,即直接恭维、直接间接恭维、间接恭维。研究结果发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多以间接类恭维去称赞他人(42%)。(4)就恭维应答行为而言,本研究语料中常发现六种,即直接否定词(18%)、弱化词(16%)、拖延回应词(24%)、拖延沉默(20%)、反语词(9%)、听不清(13%)。(5)就恭维应答策略而言,共有四种策略,即弱化恭维、否定恭维、质疑恭维、不予表态。就恭维语及恭维应答特征成因而言,老年人不仅受到多元社会文化(汉文化、苗文化和侗文化)因素的影响,由衰老引起的身体机能的听力减弱和搜词检索障碍也影响着言语交际,干扰着恭维及应答的正常进行。就恭维语及应答特征对老年人语言实践的启示而言,有助于保护方言,彰显新晃地区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就老年人恭维语及应答特征对与之沟通的人群启示而言,不仅有助于给予适合老年语言机能的会话关照还有助于理解老年人的文化心理,提高话语的文化适应性,给予老年人合乎自身文化认知的关爱。因此,研究老年人恭维语及应答语,有利于保护优秀的多元文化,关爱老年人与之和谐交流。研究的不足是中国新晃地区老年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并没有在本研究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