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吸收去除效应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水中的氮磷含量过高。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利用一些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论文研究了一种粮药兼用植物——薏苡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去除效果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为实际应用薏苡处理富营养化水体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薏苡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与水稻存在显著差异。薏苡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和磷的最大吸收速率分别为0.0298、0.0302、0.0.0043mmol·g-1FW·hr-1,米氏常数分别为0.2080、0.6599、0.0308mmol·L-1;而水稻吸收铵态氮、硝态氮和磷的最大吸收速率分别为0.0266、0.0270、0.0023 mmol·g-1FW·hr-1,米氏常数分别为0.3391、0.6051、0.0515 mmol·L-1,说明薏苡比水稻更能广泛适应在不同浓度氨氮、磷和较高浓度硝态氮的水体环境。2.利用室内模拟和野外大田试验研究了薏苡对富营养化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经过30天的处理,薏苡对于水体中总氮的去除率能够达到84.59%,氨氮可以达到89.46%,硝态氮达到82.66%,对总磷、可溶性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6.36%和51.09%,CODMn的去除率为37.54%,pH也由8.25降到了7.5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薏苡对二级污水中氮磷和CODCr的去除都有很好的效果。3.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pH、温度和溶解氧对薏苡去除人工模拟富营养化水中氮磷的影响。一组试验在保持不同温度下即10℃、20℃、30℃进行;一组试验每两天调节一次水体pH,使其分别保持在4、5、6、7、8、9;第三组试验分别采用充气和不充气,以控制水中的溶解氧。结果发现,经过24天的处理,温度为30℃时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了67.06%,氨氮的去除率达到68.74%,硝态氮达到了65.66%,总磷也达到了57.52%,都远远大于在10℃和20℃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率。在pH4和pH5条件下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到77.75%和78.30%,总磷的去除率达到70.02%和73.52%,高于其他的pH条件。溶解氧对薏苡去除水体中氮磷的效果的影响小于温度和pH,但是充气条件下薏苡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仍要比不充气的高。这些结果表明,较低pH、较高温度有和增加溶解氧浓度有利于薏苡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该植物可作为夏秋季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候选植物。
其他文献
<正>1月5日在吉林石化公司安全表彰会上了解到,吉林石化乙二醇厂连续11年创成安全生产无事故工厂,这对于一个甲级防爆企业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据该厂安全环保科副
本文对云南省五所三本院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进行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大学生参与的休闲活动进行了解,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活动的相关因素,并提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粉对混凝土早期性能的影响。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结果得出,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石粉,会减小早期抗压强度,会减小早期收缩,会提高抗裂性能。
本文用自行设计的三维电极-生物膜反应器引入到低C/N比的废水中进行反硝化的试验研究,分别对城市污水二级生化系统的模拟出水进行了深度脱氮研究,以及对硝酸盐氮负荷较高的废
迪拜属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距波斯湾进口海峡不远,靠近巨型油轮往来中东的航线。巨型油轮每18个月便须进坞检修一次,利用空载返程时间进行修前的清洗油舱和驱除油气,既省费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曾经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思想不断被新课程意义所开启。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一路顺风地“走进”了新课程。  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学最根本的变化是学生改变了学习音乐的方式,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践行新课标中,我们立足于音乐学习方式、教学行为的改革,谋求教育素质化的有效途径,运用多渠道参与的方法指导音乐学习,设计符合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符
絮凝法是废水处理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絮凝剂的性质直接影响絮凝效果。用于水处理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无毒、易于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原料来源广、价格低等优点
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增溶和增流作用来促使吸附在土壤粒子上的有机污染物解吸及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异丙酚麻醉新生大鼠大脑发育的远期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为围术期婴幼儿麻醉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新生7天的Sprague-Dawley大
一环境,即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执政环境,即执政党所处的执政地位的周围的情况和条件.这种环境不同于单纯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社